APP下载

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探赜

2020-11-26李英花

成才之路 2020年32期
关键词:翠鸟要素课文

李英花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百丈中心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0)

“语文要素”是部编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厘清语文要素的概念,明确“语文要素”的呈现方式,提出让“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的教学策略,能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聚焦语文要素,确保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地,那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必然会水到渠成。

一、“语文要素”的概念

到底什么是“语文要素”呢?其实,语文要素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诚如特级教师周有利所说:语文要素并不是一个新词,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诸多知识是语文要素,听、说、读、写、书的能力指向是语文要素,品、悟、思、辨、赏等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要素,还有需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属于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其实就是指语文素养发展的目标要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语文学习习惯等。

二、“语文要素”的呈现方式

部编版教材的编者独具匠心,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有梯度地呈现在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设有导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课文落实语文要素,并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语文园地中设有“交流平台”栏目,复习巩固,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课文中的泡泡图和课后练习也指向“语文要素”;一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可以说,部编版教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规划了一条比较清晰的路线,构建了一个符合学生语文学习基本规律、常用学习方式和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

三、如何让“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落地

1.解读“语文要素”,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所以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基于部编版教材呈现“语文要素”这一特点,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一定要关注整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充分解读,再落实到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去。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教师要关注教学要求和课后习题,找准要求掌握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篇章页提出的要求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再结合课后习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这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分清内容的主次,并学习如何根据文章主旨把主要部分写详细,教材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教师只有准确解读“语文要素”,解读文本,才能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依托“语文要素”,设计学习活动

教师在充分解读“语文要素”,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之后,还需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样,才能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例如,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篇章页提出的要求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在教学本单元课文《搭船的鸟》时,教师可依托本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学习活动的设计。在设计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活动时,教师可以“作者是如何观察翠鸟外形的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朗读、思考。学生通过交流发现,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观察和描写的,分别从小鸟的整体到局部有序地进行观察和描写,抓住翠鸟颜色丰富多彩的主要特点进行观察和描写,运用对比手法,把翠鸟和鹦鹉进行对比,突出翠鸟的美丽。在学生领悟到作者的观察和描写方法后,教师可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这种观察和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当然,一个语文要素的落实单靠一次学习活动,很难让学生学扎实。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推进、螺旋上升,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文要素。例如,《搭船的鸟》第四小节是对翠鸟的动态描写,将翠鸟的动态形象描摹得入木三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当学生感悟到这一写作方法后,可趁热打铁,让学生看一段“猫捉老鼠”的视频,并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3.串联“语文要素”,形成知识网络

每个单元都有语文要素,有多种呈现的方式,准确地解读它们,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目标,还能帮助学生编织知识网络,让语文要素通过一个单元的课文教学真正落地。例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这个单元一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单元篇章页提出的要求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其中《白鹭》和《珍珠鸟》是借物抒情,《落花生》则是借物喻人,《桂花雨》是借事抒情。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借物抒情”“借物喻人”“借事抒情”等方面进行体悟,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并形成知识网络。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不仅要立足于“一篇”,还要联系“一册”,甚至是纵观“一个学段”;不仅要明确每篇课文呈现的单元语文要素,还要树立整体意识,注意教材的前后联系,串联语文要素,形成一张大的知识网络。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则出现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语文要素,前者重在“理解”,后者重在“概括”。很显然,“概括”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是前一个要素的发展和提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其中的关系,进行前后串联,引导学生将每一个语文要素学扎实,学到位,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语文要素”是部编版教材的亮点,教师要直面教材,充分解读“语文要素”,制定教学目标;依托“语文要素”,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串联“语文要素”,形成知识网络。只要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聚焦“语文要素”,确保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地,那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必然会水到渠成。

猜你喜欢

翠鸟要素课文
翠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翠鸟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家长切莫学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