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朗读契机 提高教学质量
2020-11-26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第一中心小学孙文洁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第一中心小学 孙文洁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把朗读教学落到实处,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所做的几点尝试。
一、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创设情景,让孩子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再引导学生读出感受,这样,当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朗读效果也会大大提升。如教学《北风和小鱼》时,我一开始就激趣:这两天冷不冷?风吹在脸上什么感觉?北风是怎么吹的,谁来学一学?指读 “呼呼地吹”去体会北风的凛冽,我再提问:每年只要北风呼呼一吹,大自然就发生了变化,有哪些变化呢?学生交流。师:所以,这北风吹得怎么样?谁能模仿北风的样子来吹一吹?(指名读好“呼呼地吹”)当学生没读好,我说:“北风吹得还不够大,能再大一点吗?”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用力地吹一吹,很自然地体会了北风凛冽,不仅化解了难点,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还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北风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就让学生来演一演北风的样子,模仿北风的样子来说说北风的话,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再进行朗读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二、指导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感情投入的度,学生很难把握。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悟文中作者的感情,这些都需要教师进行很好的指导。
1.注重范读,激发情感
我们教师的示范朗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语速、语调、表情等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教学《看菊花》一课时,我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形象的动作,让学生对“迎着”“边看边走,边走边看”等词语有了鲜明、形象的感知,无形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以“图”促读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5》时,我让学生看插图,指导观察,找出图中的词串并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词串,接着,我又提高难度,对学生说:“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能用书上的词语来说一句话吗?”随后我评价:“你把这幅图描绘得美不胜收,老师相信,你也能把这些词串读好的,是吗?”我想,当教师让学生以书本或课件中的插图为依据,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再指导学生来朗读,就会水到渠成。
3.以“画”带读
在教学《咏华山》一课时,对“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华山的“高”,我让学生到黑板上来画“太阳”和“白云”,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使学生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我通过到黑板上画,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朵朵”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语后,我再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就有不一般的效果。
4.角色扮演,读得绘声绘色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中,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却极富童趣。此时,教师不妨放弃繁琐的讲解,让学生揣摩文中角色的心理,演一演,说一说,会取得极佳的朗读效果。如我教《狼和小羊》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扮演狼、小羊,让他们投入情境,深入角色心理,在笑中体会情感,在读中体悟修正角色的形象。在朗读中进行角色扮演,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朗读的自我调控。这种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又何乐而不为呢?
朗读训练不能刻板地进行,而应灵活多样,一切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心。如初读感知阶段的训练,可以先听,给生字注音,然后朗读。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学生试读、集体朗读或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竞赛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在训练中,教师应多动脑筋,多换训练方式,学生朗读兴趣的火花是能够点燃起来的。
三、融入文本意境,让学生“美读”
南宋哲学家、教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在这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如果观察到了,那么眼睛怎么可能不关注呢?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集中注意力,把理解课文内容和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如《沉香救母》中的一些数量词是重点,伴随着教师的引读,节奏和感受已滋生在学生的心头上了,学生的情感也上长了一个高度。学生已经有了朗读的情绪,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和学生进行不断续读,不断深入,达到了教师和学生,师生和作者,读者和主人公的情感交流和共鸣,这不就是入情入境吗?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每次朗读,抓住每次朗读的契机,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