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红色文化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
2020-11-26遵义师范学院
李 爽/遵义师范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承担了大学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是培养新时代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尽管习总书记在思政工作大会中不止一次的强调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仍面临诸多不足,如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匮乏、教学氛围呆滞等。要亟待解决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难题就需要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种形式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借助红色文化的价值导向、文化传承、精神塑造功能不仅能丰富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途径,也能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的精神,进而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校思政教育意义。
一、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
(一)教育理念落后,教学资源匮乏
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途径就是思政课堂教学。但大部分高校思政教育理念仍为传统模式且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发掘。各大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课程的教学教材固定,教育部虽在宏观上规定了课程内容和要求,但是不少高校并未能够在现有教材中加入与时俱进的实例来创新教学内容,从而出现思政课堂上给学生传输的是没有感情没有温度的的理论知识,导致思政课堂教学育人效果微乎其微。
(二)教学形式单一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大都呈现单一的形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单调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在思政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情感、缺乏新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导致教学知识未能以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呈现。除此之外,大部分高校只重视思政教育文化理论知识的讲授,忽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过程,缺乏和老师之间的互动。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
(一)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特色
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形式基本都是线上思政课堂教学结合线下辅导员教育。思政教学和教育的方式普遍单一、枯燥。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赋予思政教育能传承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所以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而言,红色文化是一张能够让思政教育展现出特色的名片,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在充分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精髓的同时,结合思政教育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能创造富含红色文化特色的高校思政教育,能提高校思政教育的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渗透力。
(二)丰富高校思政教育资源与教育形式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团结奋进、爱党爱国等精神积淀。红色文化所蕴含的资源能够给高校思政课堂提供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教学素材。红色文化的多样表现形式让其涵盖了丰富的资源内涵,红色人物、红色纪念馆、红色故事、红色书籍甚至红色精神都在给我们诉说着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三)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
高等教育是创新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而红色文化是党史、历史的载体,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象征。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学生能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与价值理念,除此之外红色文化还具备与时俱进的特点。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通过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坚定理想信念等精神植入大学生内心深处,使中华优秀的革命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了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1],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育人目的,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红色文化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一)建立规范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
将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重大的育人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来为这项育人工程打下牢固的地基。在将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的过程中,必然要为红色文化在思政工作中的顺利推广创造条件。第一,各类高校应成建立专门的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对红色文化进行发掘,进而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不同形式的教学载体。第二,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提供物质条件,各高校应给予充足的研究经费保障,用于支持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比如结合高校自身特点编写红色教材、开展红色文化课题研究、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等。第三,要培养一支专业的红色文化育人工程思政教师队伍,建立思政的教师培训体系,组织思政教师参积极参加红色文化方面的培训和讲座,开展红色文化专题研讨,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
(二)建立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俨然已经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互联网已经渗透到高校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着思政教育的改革,要想给高校思政教育增添红色文化的能量,就需要借助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深受大学生青睐的网络平台来建立红色网络教育平台和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在建立红色教育平台之前,要先了解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把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用转化为贴近学生的新媒体产品。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除了能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一股红色正能量以外更能让学生参与线上观看红色电影、分享红色书籍等活动。结合线上线下的教育方式在提升了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及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更加实现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交互性。
(三)打造课内+课外红色思政课堂
如何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是当前各大高校都应思考的一大问题。改变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教育教学过程,让思政课堂真正的红起来,活起来。红色文化能为思政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大量的教材背景下结合动态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感受到每一个红色人物、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不部红色电影所传承的红色精神,让融入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思政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利用好实践活动这个第二“思政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意义。除了通过红色节日开展红色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之外,各高校还可以针对自身地域特点或者办学理念开展富含特色的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有效的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内课外的思政教学中且能在做中知,在行中悟。
(四)建立红色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育人的一大隐形载体,近年来各大高校愈发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则是将校园文化开拓为“大思政阵地”的一大途径。校园文化的基础是物质文化,建立红色文化校园的第一步就是使校园文化具有红色文化特色。运用红色遗址对教学楼、宿舍、食堂进行命名以及建立宣传橱窗、红色文化长廊。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道德追求。在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将爱国主义、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等红色文化精神融合在校训、校歌、校徽中。[2]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唱一首红歌、讲一个红色故事、看一部红色电影等校园活动来营造红色精神校园文化氛围。制度文化是推进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保障。要将红色文化真正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执行、评价机制。让师生在遵守文化制度的条件下,真正的对红色校园文化产生认同感。[3]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深入贯彻,如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各高校思正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红色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追求。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牢记“传承红色基因”的嘱托和“立德树人”的使命,在健全规范的红色育人体系下,结合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以课内课外思政课堂为载体,在红色校园文化的氛围中,将红色文化的种子播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运用红色文化创新的思政教育的育人工程,一定会培养出一个个“又红有专的”有志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