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传染病传播期间农产品滞销情况分析及解决对策
2020-11-26陈泓伊梅自颖
陈泓伊 梅自颖
(西安财经大学,陕西 西安 710100)
本项目旨在打造创新型农户销售渠道,构建全新的农产品销售平台,进而有效解决传染病下由于销售渠道单一、物流运输受阻、产销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带来的不同类别农产品滞销问题,最终降低农产品滞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该平台注重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一方面平台独立用户可与农户进行直接交易,减少了繁琐的流通环节;另一方面工厂企业可进驻平台,有助于实现滞销农产品的大额交易。平台充分依托互联网,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了农户、工厂、企业与第三方消费群体的互利共赢。该平台类似于一个本地化本土化的线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起经营相对分散的农户和商家之间的联系渠道,打破了农产品滞销困境,缓解了农产品滞销危机,有利于病情防控。病情结束后,将该平台发展成为品牌服务平台,长期致力于农产品以及相关助农问题,以长期稳定的形态继续运营,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 执行总结
1.1 公司简介
平台致力于解决重大传染病期间由于种种因素所造成的农产品滞销,为农户提供新渠道以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台着眼于病情期间导致的农产品滞销种类不同,销售渠道单一,产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供独立平台以进行有效解决。平台注重渠道多样化,独立用户可与农户进行直接交易,同时吸引工厂企业进驻,对滞销农产品进行大量收购以尽其用。意在依托互联网,结合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提供多样高效的渠道使病情期间造成的农产品滞销危机得到更大程度的缓解,使得农户与第三方消费群体达到双赢,将平台发展成为品牌,带动后期发展,长期致力于助农及对相关问题的延伸以服务大众,并在此类病情缓解之后以长期稳定的形态继续运营。
1.2 市场分析
1.2.1 市场现状
在不同重大传染病传播期间,中国国内农产品,农副产品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滞销,许多农产品面临“烂在地里”的严峻考验,资源整合困难,市场经济严重受损,对农户及种植户所造成的打击空前巨大,缺少独立平台以提供高效率帮助。
同时,现存大部分电商平台主流交易为独立用户与商家直接交易,缺少工厂与商家的沟通,忽略该部分的巨大市场潜力。工厂对货物需求量巨大,而结合重大传染病期间农产品滞销情况来看,滞销农产品数量同样不容小觑,绿太阳平台旨在独立用户与农户商家直接交易的同时,同步提供工厂与农户商家的沟通交易平台以高效的对大量滞销农产品进行快速经销与处理。
1.2.2 市场特征
在不同的重大传染病传播期间,国内大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农产品滞销情况,缺少独立专项平台针对当下情况进行扶持帮助,大部分农产品面临“烂在地里”的难题,农户面临收入难题,为各地区扶贫工作的又一阻力。与此同时,工厂与消费者需求仍然存在,双方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提供了市场契机。绿太阳平台旨在瞄准市场现状,提供独立专项平台以缓解病情当下所造成的农产品滞销问题。
同时,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现代化普及率尚低,农户生产经营模式相对落后,结合我国目前政策扶持外加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互联网+农业”可结合互联网技术与农业发展。而平台顺应趋势,结合理念,平台顺应发展趋势,致力于减少农产品滞销状况,保障农户利益,为缓解病情献出一份绵薄之力。
1.2.3 衍生市场及如何发展
基于目前各类食品保存技术运用,如防腐技术,冻干技术等,存在此类食品加工市场对原料的需求,而各类农产品,如蔬菜,肉蛋奶等,是其中重要的原料,绿太阳平台提供渠道中包含企业用户,即为企业提供平台与农户进行批发交易。而目前海量电商平台则更侧重于个体用户的购物体验,忽略了线上批发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绿太阳平台致力于打造可以缓解病情,且在此类重大灾害得到缓解后仍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平台,为三种主流用户提供服务。其中,绿太阳平台将衍生市场的中心投入在线上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在产品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平台为活跃帮助农户的企业提供营销帮助,以此拓宽市场,完善衍生市场结构。
2 产品分析
绿太阳作为爱心助农平台,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在重大传染病传播期间因农产品滞销而导致经济损失的群体,初步将其分为三大类:个体农户、企业与工厂用户、独立注册用户,并分别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以及提供适宜的服务。本平台以解决滞销农产品为究极目的,其范围囊括整个农业的初级产品,如植物、动物等,将由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快捷支付、信息快速流通和充分交互与线下传统物流通道相结合,最大程度的降低各群体用户在病情期间因农产品滞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仅可以有效的帮助农户缓解此危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相关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在缓解病情期间农产品滞销的危机的同时,绿太阳爱心助农平台也将不断完善、发展,以至于在病情稳定之后也可进行长期且有效的运营。
3 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目标顾客和需求分析
重大传染病下的农产品滞销问题。此次农产品滞销问题与往常滞销问题有较大差异,以往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大部分是由于产销双方信息脱节导致的,而在病情期间,市场的需求没有变化甚至是增加的,但是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流通环节受阻从而导致供应出现短缺的现象。具体分析可得出各地农产品滞销的原因不全为流通环节受阻,也有因销售通路发生变化、销售渠道暂停营业或经营策略发生改变而导致农产品滞销。所以,如果要解决病情下的农产品滞销问题,该平台需要结合当地具体农产品滞销情况,整合匹配资源,实现产销精准对接。故绿太阳平台旨在实现病情下的农产品产销对接:首先统计出各地区的农产品滞销情况,重点梳理生鲜等供需数据“对症下药”,其次协调政府、企业等各部门的资源力量,为该类农产品开辟销售的绿色通道,同时还要统筹物流资源,确保农产品能够顺畅送至消费者手中。
2020年3月18日新民晚报发布新闻前一段时期,受到道路交通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的鲜活农产品出现滞销。而在此期间,拼多多、抖音等平台都为滞销农产品开启绿色通道,从而使得农产品供应链紧张问题得到进一步缓解。这些电商平台在处理特殊时期的农产品滞销问题中发挥巨大积极作用,但是该类平台在这方面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故本项目旨在为重大传染病传播期间以及平台长期发展提供滞销农产品的销售途径和病情到来时农产品流通的紧急应变预案。
3.2 市场现状
中国的农产品市场是巨大的,社会对于农产品的需求没有达到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中国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存在问题,导致生产成本较高,降低了市场购买量。中国依旧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体现在农业生产中,很明显的表现的是生产结构、生产率、生产成本三个方面。
目前的中国农业,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实现机械化生产,人力劳动的投入比重较高,生产周期长,导致了生产率普遍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机械化生产成本较高,目前中国已经存在占地面积在300亩以上的中型农场,而100亩以下的农场已经比较常见。
近年来,互联网带动其衍生新媒体行业飞速发展,农产品滞销舆情得以借助平台获得关注。故本平台整合出近两年的农产品滞销舆情事例,这些特点体现出发生频率高、区域范围广、品种涉及多、滞销数量大等特点。
据统计,2016—2018年3月下旬,我国共发生农产品滞销事件233起。其中,2017年共监测到农产品滞销类舆情135条,同比增长107.7%,2018年1月至3月下旬共监测到农产品滞销类舆情34条,同比增长78.9%。农产品滞销舆情发生频率大幅提升。
从农产品滞销舆情时间分布趋势来看,1~2月恰逢我国春节,受节日氛围影响,农产品市场供需两旺,滞销类舆情相对较少;3月随着节日效应减退,农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减少,出现价格季节性回落,加之气温转暖,蔬菜等生长周期缩短,市场供应增加,农产品滞销事件呈爆发性增长趋势;5~7月为蔬菜、水果大量上市季节,市场供应充裕,为农产品滞销舆情高发期。
3.2.1 区域范围广
从舆情地区分布来看,2016年以来的233条农产品滞销舆情共涵盖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河南、陕西、山东为农产品滞销舆情高发地区,分别占14.6%、11.6%和10.7%。
3.2.2 品种涉及多
从大类看,农产品滞销舆情主要集中在蔬菜、水果、坚果、粮食、杂粮及农副产品六大类,其中蔬菜和水果为滞销事件高发品种,在233起滞销事件中,蔬菜和水果共计225起,占96.6%。从具体品种看,涉及滞销品种超过80种,蔬菜中圆白菜、辣椒、莲藕、番茄、马铃薯、冬瓜等为滞销高发品种,水果中西瓜、梨、葡萄等为滞销高发品种。
3.2.3 滞销数量大
通过对2016年以来农产品滞销网络舆情中主要信息的提炼,对主要产品滞销数量进行了大致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农产品滞销数量整体规模庞大。其中,滞销数量大于0.005万t的舆情数量共计98条,占42.1%;大于0.667万hm2的共计6条,占2.6%。
3.3 市场预测
扩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减少“滞销”现象。“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滞销的重要因素。农产品滞销问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中均有存在,农产品滞销在国际市场上是周期性出现的普遍问题。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农村地区针对此类问题有相应解决对策,农民之间组织农产品分享活动,相互分享信息加强信息流动。解决农产品滞销,关键在于拓宽其销售渠道,使得农民掌握主动权。
在当今电子商务时代,通过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也会为有农产品滞销问题的一部门群体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或者销售门路。借助电商平台可高效对接生产与销售,减少农产品滞销贬值带来的农民利益受损。通过产地大量对滞销农产品进行收购,而后在电商平台开展大规模促销,通过大数据平台进准推送,薄利多销,突破传统“小农经济”经营模式,利用电商服务平台实现精准扶贫。
扶贫工作不仅仅是对贫困人口实施经济上的补助,更主要的是要带领贫困人口掌握挣钱的门路,实现发家致富。该平台在成立之后长期内也会进行扶贫工作,故会提供一个整合扶贫信息的网站。通过该项目提供的扶贫信息平台的网络远程教育、远程专家讲解、电子图书等多渠道传播科技知识、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让他们掌握脱贫的方法。现在属于电商时代,也可通过自建电商服务平台实现扶贫,乃至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