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经贸新形势下国内贸易地位的再审视

2020-11-26杜文萧徐振宇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北京0008南京审计大学新经济研究院南京85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内贸易商人国际贸易

杜文萧 徐振宇 教授(、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0008 、南京审计大学新经济研究院 南京 85)

引言

在以往全球化持续推进和国际经贸形势相对宽松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基于市场范围优势,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分工和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唐文基,2008)。实际上,中国经济长达四十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国际贸易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经贸形势日益复杂,外需呈持续放缓态势,今后出现明显好转的可能性不大。面对严峻复杂和高度不确定的国际经贸环境,中央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发展国内市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第一人口大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购买力水平,意味着中国国内市场迟早会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内市场”,国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越是大规模经济体,国内贸易的重要性就越是突出。在当前国际经贸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对国内贸易与国内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再审视、再研究。

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现实,本文试图结合英、美两国的发展经验,重点探讨国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路径,以及国内贸易相对于国际贸易不受重视的原因。研究意义在于,为国内更加重视国内贸易与国内市场鼓与呼,为政策层面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培育发展国内市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重要精神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基于比较经济史的再审视

(一)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居功至伟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跨越国境,从而得以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实现分工深化与专业化水平提升。国际贸易曾长期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学界从“绝对优势论”、“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说”,到新贸易理论的“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化”(克鲁格曼,2000)、“知识外溢”,系统论证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综合经典文献和经济史的经验证据,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至少可以概括为如下方面:

第一,国际贸易使商品交换达到新高度。西欧各国对“财富”的热切向往成就了地理大发现,水运尤其是海运开辟出比单靠陆运广阔得多的市场,各种工业在滨海地区和通航河流沿岸得到持续改进,专业化水平也不断提高(斯密,2004)。从此,经济发展日益突破狭小的区域限制,资本和人力等基本要素大量聚集,航海贸易广泛展开,分工得以在更大地理范围内重新确定(彭慕兰,2008)。而不断细化、深化的分工对市场范围扩展产生新的刺激,各地的禀赋差异被商人充分挖掘,商品交换水平提高,胡椒成为欧洲人味蕾上的新宠,棉织物使衣着进入“新”时代,茶叶和咖啡从王室偏好演变成民间下午茶(朱京哲,2015)。

第二,国际贸易使“比较优势”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发挥。东亚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是“出口导向型”奇迹,即通过国际贸易,将“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依靠后发优势与比较优势,承接全球范围内的巨额资本与产业转移,通过充分发挥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比较优势,借助大规模的制成品出口,跻身全球经济总量第二位。异曲同工的是,历史上美国依靠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通过对英国、意大利等国持续的模仿与学习,实现新兴工业部门尤其是棉纺织工业和丝纺工业的发展(彭慕兰,2008),东亚“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也非常类似。

第三,国际贸易促进企业组织制度变革。以国际贸易为主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是现代股份制经营管理体制的先驱(浅田实,2016)。借贷、杠杆投资等制度,最早是基于以英国南海公司为代表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先驱,利用国际贸易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开展“噱头经营”(盛洪,2006),后经不断发展并最终得到市场认可。虽然南海公司伴随着泡沫破裂而消散,但南海公司创造出来的制度影响至今(浅田实,2016)。

(二)国内贸易至少与国际贸易同样重要

相对于国际贸易,学界对国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够重视。但是,大量经济史证据表明,强大的国内贸易是国际贸易的坚强基石,内外贸一体化基础上的国际贸易才是可持续的。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进程中,国内贸易至少与国际贸易同样重要,在某些国家,某些经济发展阶段,甚至更加重要。国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少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国内贸易是国内统一市场形成的推进器。不同禀赋条件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经济发展动力。在经济起飞之前,英国由于道路不足及广泛存在的通行税费,国内贸易发展严重受阻,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块状”特征。正是基于18世纪末国内道路网的完善和“货栈”的广泛兴起,国内贸易像血脉一样将英国各地彼此分离的地区市场“连接”起来,为日后货物在港口集散创造了条件,为英国国内统一市场的迅速形成,以及最终成为“海上霸主”奠定了坚实基础(浅田实,2016)。在美国,基于铁路运输和通讯设备的高速发展,国内贸易全面革新了传统交易方式与物流方式,全面提升了流通速度与规则性,并促进了美国国内市场从东向西的持续扩张。单次交易的速度基于运输能力的提升而加快,交易订金的停滞时长缩短,资金负担降低,现代大销售商人作为新的市场参与主体迅速成长(钱德勒,1987)。适应大数量和高速度运输特点的谷仓、装卸设备等市场配套设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彭慕兰,2008)。专业化发展与电报的市场连接、信息传播作用相辅相成,市场参与者更及时有效的调整市场价格,并得以加速产品周转,全面促进了美国国内统一市场之形成(钱德勒,1987)。

第二,国内贸易是商业组织发育创新的动力源。在各国经济发展史上,国内贸易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各国商业组织的发育创新。以美国为例,国内贸易的发展使批发商作为新“角色”登上商业舞台,专业化的商贸公司逐步成长为独立商业组织;为实现产品大批量、多批次的地区性转移、递交,邮购部门逐渐独立发展壮大;贸易产品的等级划分标准出台并被检查系统纳入考量,促进期货交易稳步发展(钱德勒,1987)。非实物贸易方式导致组织内部对资本运营、流动提出新要求,定金式预付交易产生,筹措资本的新方法问世(彭慕兰,2008)。对交易者诚信要求的提升,催生出了考量可信度、提供资本的信贷服务部门;人力资源作为保障贸易网络搭建和延展的关键因素,以及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职业化“推销员”,也都应需而生(钱德勒,1987)。

第三,国内贸易是商人与企业精神的养成所。无论是英美等国的国内贸易发展经验,还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程,都表明国内贸易对商人群体逐利心理的利用、逐利精神和企业家才能的培养居功至伟,并奠定了贸易和经济持续繁荣发展的基调。作为收获“第一桶金”的主要力量,资本积累是商人群体利用国内贸易平台发扬精神、积极争取的结果。英国商人为了维持自身的贸易利润途径,集体反抗政府对某一部分商人群体发放的商业特许权(浅田实,2016);美国商人为扩大产品销售市场,抱团投资、调研,联合向议会提交修建铁路的必要性证据(钱德勒,1987);温州商人为获取更多利润,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服输爱拼搏的精神,在国内率先跑通、架构了全国性的日用商品流通网络(费孝通,1986),成为著名的“温州模式”成长壮大的基础。

历史上中国国内贸易的局限性

国内贸易对于一国经济而言有上述重要作用,是国际贸易的坚强基石,也是促进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进程的先导力量,但是,长期以来,国内贸易不如国际贸易受重视,回答其中的原因,是下文的基本任务。

受限于国境所框定的市场范围,或许是学界、政界对国内贸易不够重视的重要原因,但是,在中国,国内贸易不如国际贸易受重视,还有如下原因:

第一,国内贸易发展受文化氛围的软束缚。制度特征会孕育出顽固且持久的文化特征(孟德拉斯,1996)。中国自古长期受重本抑末观念的影响,身居“士农工商”之“四民之末”的商人虽能在经济层面占据一定优势,但在社会政治层面处处受排挤与打压,日常生活中也难以摆脱“奸诈”形象。仅着眼于发家致富,很难从根本上摆脱缺乏安全感、精神受压抑的尴尬境地(颜迪、杜文萧、徐振宇,2017)。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商人即使通过商贸途径摆脱贫穷,也跨不出周遭环境的“思想缰绳”,“以末致财,以本守之”。从比较的视角看,不同的文化氛围会使商人对财富产生不同的“自利心”(斯密,2004),英国商人就同时具有财富占有欲和包容性,政客和金融业者形成阶级同盟各取所需,商人为逐利以经济实力与贵族分庭抗礼或者以财富力量参与政治把持议会与政府,不承认特权(浅田实,2016)。这与中国的文化氛围以及商人的行为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二,国内贸易发展受体制的硬约束。中国古代,国家行政机关长期在诸多方面都拥有“一票否决权”,政治力量可以协助国家机会主义攫取需要的任何利益。大众作为“独立个体”微不足道,政治决策不需要为适应民意而发生改变。体制压力下,交换结果受交换现实的限制(斯密,2004)。人们缺乏经济发展契机,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的新型交换力量比较弱小(彭慕兰,2008)。相比之下,英国商人曾在国内利用为政府筹集资金应对法国战争的契机,通过权益手段发展起专业银行机构(浅田实,2016)。

第三,国内贸易发展受基础设施滞后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早期,内河航运具有低成本、大数量的运输特点,是多个国家国内贸易发展的最初动力,中国作为很早就出现内河航运的国家(彭慕兰,2008),但这种交通优势没能助力国内贸易持续成长。内河航运以船只为运输基础,但当时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意识并未苏醒,辅助设施建设没有同步发展,当河流沿岸木材被伐尽后,造船业发展就出现停滞,是中国16-18世纪商业革命无果而终的重要原因之一(唐文基,2008)。较高的资本门槛和有限的需求,落后的融资制度,也是导致与国内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如道路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英国和美国在经济起飞阶段,曾耗费巨资用于与国内贸易发展有关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运河、铁路等。

国际经贸新形势下中国国内贸易地位的展望

中国过去40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以国际贸易为媒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国内市场与国内贸易的稳步发展与强大支撑。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流通有关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好转,轻商抑商观念有所转变,中国国内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当前,国际经贸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未来将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中国经济体量仍呈持续扩张态势,经济史证据表明,越是经济体量大的国家,就必然越是依赖强大的国内市场,而强大的国内市场又高度依赖于高效率的国内贸易。美、英等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早已证明,大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基于强大的国内市场与国内贸易。中国当前在国际经贸领域遭遇的挑战,主要应该通过大力开发国内市场来解决,从而国内贸易的地位与作用将更加重要。为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培育发展国内市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重要精神,有必要对国内贸易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更为深入的学术探讨与政策反思。

猜你喜欢

国内贸易商人国际贸易
言而无信的商人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
对南昌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区域交通规划的研究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
热烈庆祝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成立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