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心理效应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2020-11-25胡启胜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习得性沙丁鱼鲶鱼

心理效应,即某种人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班主任正确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一些心理效应,可以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一、防止破窗效应,建立良好班风

如果一个房子的一个窗户破了没得到修补,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打破,这就是破窗效应。在班级管理中也是如此,学生迟到、不交作业、课堂纪律不好、卫生打扫不及时等现象出现后,班主任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引起破窗效应。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不好,往往就是这些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累积出大问题。

班主任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要把握好两点。一是使“破窗”止于萌芽。当不好的苗头出现时,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并通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和加强学生思想工作来及时制止。二是及时修补“破窗”。班级一旦出现了破窗效应,班主任要及时解决,不要放之任之。当然,每个学生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因此一旦出现破窗效应,班主任要善于寻找教育的契机,本着欣赏、教育的心态去引导学生,给学生一个改正的机会。

二、警惕习得性无助效应,关怀边缘学生群体 习得性无助效应指由于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人们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在班级中,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效应常常会在后进生群体中发生。

班主任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鼓励、关怀和肯定,让他们树立信心。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为这些学生架设阶梯,让他们能够得着成功的“果子”,即班主任要降低标准,减少难度,使他们体验到快乐。比如某位学生平时很用功,但考试总是倒数,让他及格或达到平均分难度比较大,这时班主任不如给他设定50分的目标,并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努力,这样,他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等他达到这个目标后,就可以再引導他制定更高的目标,慢慢促使他进步。

三、借助鲶鱼效应,激发班级活力 被捕捞后的沙丁鱼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死去。因此,挪威渔民会在装满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使大量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以保证沙丁鱼的存活率,这种现象被称为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促进群体竞争。在班级缺乏活力、学生毫无斗志时,班主任可以在班级里引进“鲶鱼”。比如改组班委会结构,组建2~3套班委会承担班级的日常运转、监督和评价工作,班委轮流上岗,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这样,班级的管理效率就会得到提升。又如,若课堂上学生发言不积极,则需要教师培养几位积极思考并勇于发言的学生,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学生,让课堂“活”起来,让其他学生“动”起来。

四、避免超限效应,关注学生承受力 超限效应指因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发承受者的逆反心理的现象。在教育实践中,“超限”现象比比皆是: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班主任重复同样的批评,甚至翻旧账;为了在班上树立正面典型,班主任频繁甚至夸张地表扬某一个学生……过度的批评和表扬都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一定要掌握好尺度,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

比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一节课教10个单词,学生还会认真学习,但让学生学习40个单词,恐怕学生就提不起兴趣了。学生在接受任务、信息、刺激时,存在主观的容量,一旦超过这个容量,学生就不愿意认真对待。因此,班主任给学生布置任务时,在时间、数量上不能超过学生可接受的限度,否则就达不到教育的目标。

(胡启胜,襄阳市第七中学,湖北 襄阳 420601)

(实习编辑:祝 华)

猜你喜欢

习得性沙丁鱼鲶鱼
沙丁鱼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轻视的代价
别让“习得性无助”击溃你
大鱼吃小鱼
让鲶鱼慌起来
中小学生学业习得性无助感现状调查
陷 阱
陷阱
死于胜利的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