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分析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提升

2020-11-25景莹

银幕内外 2020年1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马克思主义

景莹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一直处在高速的发展当中,社会的科技与人们的生活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以来,我国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新时代的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缺乏很好的认识,对于其话语权的建设也没有系统的探究,不知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从两者的理论基础开始,就其提升的原则与路径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如何更好的提升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原则;路径

纵观历史长河,没有哪一个时代会像今天这样,所处环境被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化影响着,无时无刻都处在变化之中,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成长在新中国的我们,要始终坚守爱国主义的信念感与责任感,秉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国之发展壮大为己任。然而,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这一指示,大多数人都一知半解,无法真正领悟到其核心,更遑论能够做好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提升。基于此,对于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践性、时代性、开放性与创新性原则,坚定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正确立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坚定正确立场不动摇,努力寻找出更加适合社会变化、更加契合时代进步的正确发展道路。

一、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理论基础

(一)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价值观的理解方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意识形态的要素》这本书中,是由一位法国的政治家特拉西所写。其实在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做出系统的解释之前,并没有人能够深入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是十分浅显的将其作为“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理论。一直到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详细阐述了19世纪的欧洲“意识形态”哲学理论,虽在当时被归为是维护资产阶级通知的唯心主义理论,却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意识形态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是统治阶级体现其思想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于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社会来说,统治阶级的存在既属于物质力量,也属于精神力量,二者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简单来说就是,意识形态会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成一种和而统一的关系,然后外化成为具体的文化思想、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宗教信仰以及艺术、哲学等外在意识形式。

(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所指的话语权,主要是指一种话语上的权威性,对内会有思想的体现,对外会有行为的掌控,通常情况下,统治阶级会主导者一个国家与社会的话语权,并成为其统治的思想依据与行为论证。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更要贴合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现状,才能更好的为我国争夺话语权做充足准备。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最终呈现会是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概念上是呈整体逐渐递进的,首先是“话语”,其次是“话语权”,然后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最后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话语”就是人们写或是说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话语权”中重点会突出“权”,主要指“权力”与“地位”,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所能支配的能力,在这里主要体现为在社会中对话语等相关资源的支配程度;“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核心表现就是统治阶级对社会、文化、思想等相关领域的话语支配能力与程度,可以使通过教育等方式进行传播。总的来说,所谓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就是为实现其最终的价值追求与利益,凭借其统治地位对社会中各种资源行使分配的权利,使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人们对其分配接受并认可,以最终形成为社会立言的权力,达到指导社会发展的目的。

二、提升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原则

(一)坚持实践性原则

理论是一个思想的核心,实践却是思想能够落实成行为的重要保障。不论多么伟大的思想,如果脱离实践,就是无用功。对于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来说,要想将其内涵与核心价值体现出来,就要立足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进行加强与完善,才能不断适应发展的社会。以俄国十月革命为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础上,将“十月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融合作为其革命的指导思想,不仅为革命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提供了事实依据。

中国正在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对于发展中的我们,又该怎样坚持实践性原则,将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更好提升呢?首先,可以纵观我国的发展历程,并进行归纳总结,认识到当前我国所处的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同时要牢牢把握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坚持唯物辩证的立场与方法,以解决主要矛盾与问题为前提来提升意识形态安全与话语权;其次,可以坚持中华文化走上国际舞台的决心,在世界上讲出中国故事,让更多的国家与人民感受到中华大国的魅力。可以提炼以往成功的宝贵发展实践经验,凝练成正式的话语向国际展示,为世界发展贡献我国的力量。

(二)坚持开放性与创新性原则

封建时期闭关锁国的落后失败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发展壮大,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断的开放,与世界始终保持充分的交流,才能在国际的大舞台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在世界的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对我们的要求。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更要坚持开放性与创新性的原则,一方面,當下的意识形态与话语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态势,尽管仍旧以马克思主义为话语权,但要想始终突出其支配权力,就需要在开放中展现出包容的姿态,平衡各种意识形态与话语,这样不仅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与认可,还能彰显其权威性与价值引导力;另一方面,可以吸纳其他意识形态与话语的优秀之处,取长补短,为自身的理论增添新的思想元素,达到创新的目的,这样不但能够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更加完善与成熟,而且在社会中会呈现更加自信的姿态,地位会更加巩固。

总而言之,提升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要坚持开放性与创新性原则,包容日渐多样化的意识形态与话语,保持与外界经济文化的吐纳关系,同时不断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思想进行融合创新。

(三)坚持时代性原则

历史是在发展的,只有前进没有后退,而且从不间断,对于处在历史中的任何事物,都无法脱离这一现状而独立存在。而时代性,是这一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其核心在于将理论指导对象化,因为没有对象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要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进行,这就是时代,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对象不同,核心理念与价值观导向也会不同,会呈现出历史必然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产生转变,对于意识形态安全与话语权构建形成新的考验,我们又该如何坚持时代性的原则呢?首先,可以立足于时代问题,对社会聚焦的话题与争议性言论进行话语权争夺,因为社会所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发展,因此要与之结合,顺应时代变化合理进行改变,主动直面时代问题,丰富意识形态与话语内容,使其成为大众的思想与价值观主流导向,从而增强其权威地位与时代影响力;其次,可以将意识形态话语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使思想层面逐渐拥有实质性的外在形态,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状态,让人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其核心内涵,并接受与认可其影响,同时做到尽量与时代流行相融合,逐步展现出时代性的话语风格,构建出更加完善的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三、提升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路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社会思想呈现出更加复杂与多样的形态,群众受到的西方思想影响也越来越深,而西方思想主要是以传播他国意识形态为主的,会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意识形态上也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一旦被西方思想过多的影响,就会使得我国的整体社会发展方向出现偏离,甚至是与原本的发展背道而驰。因此我们要更多的进行我国意识形态宣传,社会上越是出现复杂化的思想,就越要将其凝练与引导,要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权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新时代的正确思想导向,不仅能够极大的抵御西方思想的入侵,引领人们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能逐渐形成正能量的态度,同时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与话语权构建提升的一大精神动力。对于此,我们要重点进行宣传,可以使采用广大群众乐见的方式,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使人们更快的接受并认可,也可以在受到很多青年人喜欢的娱乐节目中加大宣传力度,多多体现正能量思想与态度,让人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无形中提升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二)坚定意识形态与话语权的正确立场

我国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不能动摇的立场。在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提升中,我们跟要坚定立场不动摇,始终明确我们是“为谁说话”。对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人民的多层次需求,以保障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将意识形态与人民利益相结合,使其从心里真正人认同意识形态,从而确保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其次,要将无形的、难懂的意识形态转变为能够被人们广泛接受的大众化语言,广纳谏言,提升党与政府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多收集时事热点与争论点,发表正确的言论引领大众思想。只有真正立足于广大群众,为群众说话,为群众办事,才能使其意识形态更具有说服力,才能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权。

结束语

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开始,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建设、改革以及现如今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一直作为指导思想存在,承受着时代的冲击与历史、人民的考验,在无数的变化中始终屹立,因此,在当代我们也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构建更加完善的意识形态与话语权,在实践性、时代性、开放性与创新性原则的辅助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坚持正确立场不动摇,以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社會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荆棘丛生,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顺应时代,争夺话语权,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迈向世界,迈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张艳秋,程沫雷.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性建构[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3(3):5-11.

[2]李凯,杨志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的四重维度及其展望——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综述[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0,22(5):36-41.

[3]焦润青.略谈新中国70年来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基本经验[J].南方论刊,2020,(6):15-18.

[4]任伟,赵璐迪.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J].现代交际,2020,(6):214,213.

[5]苏冰,刘颀.结构维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J].江淮论坛,2020,(1):47-53.

[6]张璨,吴波.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2):65-69.

[7]陈宏伟,李婧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设[J].青春岁月,2019,(33):190,189.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话语权马克思主义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话语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