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20-11-25强威
强 威
(贵州医科大学图书馆 贵阳 550030)
1 引言
1.1 健康信息服务
健康信息泛指一切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健康能力培养有关的信息[1],大致可分为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健康护理信息和信息服务评价等[2]。健康信息服务即相关机构通过各种手段与措施向社会公众提供健康信息相关知识,以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提升整体健康水平。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随后《关于加强健康教育信息管理服务的通知》等相关政策与管理方案陆续出台,政府与相关部门将健康信息传播与健康促进工作提到战略性高度,把健康信息服务推向高潮。
1.2 健康信息素养
根据美国医学图书馆学会定义,健康信息素养是指一系列与健康信息相关的信息能力,包括确定信息需要以及可能信息来源、检索相关信息、评价信息质量和信息在特定情境下的应用,分析、理解和使用信息进行健康决策等能力[3]。健康促进工作离不开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的培养与提升,但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有待加强[4]。美国相关研究表明,公众健康素养能力低下将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预防保健服务低利用率、自身健康状况低知晓度、高患病率、高住院率、患者健康结局不理想、医疗费用的高支出、医患关系紧张等[5]。目前我国存在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信息需求与低水平健康信息素养间的矛盾,低水平健康素养与良莠不齐的健康信息资源间的矛盾。鉴于此,本文对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进行探讨[6]。
2 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概况
2.1 研究现状
2.1.1 概述 2019年9月21日以“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到有效文献30余篇,以此为基础梳理我国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研究现状,总结我国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5个主要研究方向。
2.1.2 国外述评、现状调查及案例分析 李农[7]编译《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和全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的健康信息服务事业》一文,介绍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和全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对推进美国健康信息服务事业所做工作,以及健康信息服务成功案例;刘妮波等[8]对国外51所院校医学图书馆面向社会普通公众开展健康信息资源公益性服务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雷楚越等[9]介绍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发展历程、服务内容等。
2.1.3 服务策略 尹明章[10]提出医学院校图书馆参与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马佳等[11]探讨医学图书馆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信息服务途径;夏虹[12]根据人群进行细分,提出医学图书馆针对一般居民、社区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卫生专业人员、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提供不同服务;刘宇薇等[13]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争取国家支持、充分开展外部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途径等方面提出医学图书馆开展公众健康信息服务策略。
2.1.4 服务模式 郑义等[14]以社会公众用户健康信息服务需求入手,构建面向公众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模式;马琳[15]提出中医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以网站为载体、以社交媒体为载体及线下服务模式。
2.1.5 平台构建 方向辉等[16]提出建设大学生读者健康信息服务平台,介绍平台建设内容与措施;侯丽等[17]在对公众健康信息需求调查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公众健康知识服务平台。
2.1.6 信息需求分析与调查 郝彧等[18]对天津地区500位公民健康信息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公众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健康信息服务及健康信息资源开发方式需求方面存在的差异;徐倩等[19]等对重庆市社区居民健康信息服务需求进行调查,从距离、动机、环境、时间、限制因素等方面分析社区居民获取医学院校图书馆健康信息影响因素。
2.2 实践情况
2.2.1 设置健康信息专栏 如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20]在图书馆主页下开设“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专题,其下设置健康教育网站导航、健康教育知识两个子栏目。
2.2.2 开展健康知识培训与讲座 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1]成立中医药文化普及示范基地,通过网络宣传健康知识,组织工作人员走进社区、小学实地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活动。
2.2.3 对公众开放馆藏资源 贵州中医药大学[22]除对本校师生提供外借服务外,还向其附属医院职工、退休职工以及外单位人员开放外借。
2.2.4 举办医学健康类图书馆主题书展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图书馆[23]从馆藏中挑选出500余本医药、健康类图书,举办健康科普专题书展,开展健康科普知识趣味有奖问答活动。
3 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部分医学图书馆对于自身社会服务职责认识不足,开展健康信息服务角色定位存在偏差。一方面,部分医学院校图书馆将服务对象限定于在校学生、教职工、校友等,医院图书馆服务对象则限定为医院职工、患者,缺乏社会服务意识,较少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馆藏资源,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等。医学图书馆应高度重视自身社会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人才、教育优势,服务健康信息需求强烈、健康素养不足的社会大众。另一方面,现有服务尚停留在传统信息检索、图书借阅、参考咨询等传统方式上,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读者对移动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线上服务需求增加,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符合公众需求的健康信息服务新方式。
3.2 缺乏合作
国内医学图书馆独立开展健康信息服务,与各相关机构缺乏合作。面向公众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无法仅依靠医学图书馆自身力量完成,应联合医疗机构、公共图书馆、社会团体、社区居委会、健康信息商业网站等多方力量,协同合作、共同发展。如与社区合作,开设健康信息宣传栏,开展健康素养培训与健康知识讲座等;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健康问题咨询、健康知识普及、健康体检、健康干预等;与老年大学合作,邀请医学专业教师、医生针对老年多发病、常见病、养身保健等开设专门课程等。
3.3 缺乏政策引导
国外健康信息服务自上而下开展,由政府、图书馆协会、联盟、委员会等机构牵头,制定相关政策、计划及项目等,引导、鼓励与支持图书馆及相关机构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公众健康促进工作并给予政策支持,但未提及医学图书馆在健康促进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与各地图指委、图书馆联盟等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实施规范等,设立专项支持基金,鼓励与支持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此外相关部门应落实监督政策,协助医学图书馆开展符合大众实际需求、切实促进健康水平提升的健康信息服务。
4 医学图书馆公众健康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图1)
图1 医学图书馆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模型
4.1 服务体系
主要由健康信息服务的管理监督机构(政府行政机构)、提供机构(医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居委会、商业机构等)与消费者(社会公众)3大主体构成。政府相关机构如国家及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应通过制定相关规范、实施方案,设立有关项目基金等方式,指导、支持并监督各机构开展健康信息服务,把握健康信息服务风向标。健康信息的提供者以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图书馆、医院图书馆、医学公共图书馆)为主,与医疗机构、公共图书馆、商业网站等相互协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独立或多机构间协作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信息服务。社会公众是健康信息服务的消费者与受益者,通过参与健康讲座、浏览健康信息网站、进行线上线下健康信息咨询、订阅健康信息等方式获取健康信息。为满足个性化健康信息需求,可细化健康信息服务受众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
4.2 协作平台
构建以医学图书馆为主,地方公共图书馆、医疗机构、社区居委会、健康信息商业网站等为辅的健康信息服务协作平台。由政府管理,各健康信息服务机构可在该平台登记自身信息及所提供健康信息服务与资源,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探索面向大众的健康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健康信息服务方式。首先,可与医院、爱心企业合作,邀请医生、护士及志愿者走进社区、公园、街道,开展常见病义诊,血压、血糖免费测量,常用药品免费发放,常见病知识普及等工作,切实走进群众,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服务。其次,与社区居委会合作,走进社区,共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素养培训、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水平。再次,与医学院校学生志愿者合作,开展“进社区”“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专业优势开展健康咨询、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普及等服务,通过宣传栏、发放传单以及现场答疑等方式宣传、推广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最后,与健康信息商业网站合作,开发健康信息服务移动应用APP,提供健康知识查询、健康咨询、健康素养培训、健康知识培训等服务。
4.3 服务模式
可分为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线上服务可包括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健康信息资源导航、线上健康知识培训、移动图书馆等形式。线下服务可包括健康知识培训、馆藏资源开放、主题阅读、健康咨询与交流、兴趣小组项目、健康干预等形式。各健康信息服务机构可根据自身资源、人才、技术、受众等情况选择性开展各项健康信息服务。如医学院校图书馆可结合学校师资、附属医院医生资源等,线上开设健康信服务专栏,提供健康信息检索、健康问题在线咨询、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健康知识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培训等服务;线下可组织教师、医生等专业医学人才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健康问题解答,组织有医学专业背景馆员进行健康信息检索培训、健康信息服务宣传推广等。
5 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策略
5.1 实施内部改革
组织馆内具有医学专业背景馆员成立健康信息服务小组进行健康信息素养培训,开展健康信息服务。建立相关考核方案与绩效奖惩制度,将健康信息服务纳入常规工作,根据政策法规导向切实开展健康信息服务。
5.2 整合健康信息资源
挑选普适性健康读物,可按照人群特征(如老人、儿童、妇女等)、疾病部位(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常见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临床科室(内科、妇科、儿科等)、字母排序(A-Z)等方式提供健康信息分类与查询。
5.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化媒体创新服务
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针对较受关注的健康信息与搜索健康信息的人群特征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大数据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信息的精准推送与服务。其次,开发MOOC课程开展公众健康信息素养培训,帮助公众查找准确、权威的健康信息,提升公众健康信息素养水平。最后,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豆瓣、知乎等社会化媒体、平台及移动图书馆,开设健康信息专题、健康信息书籍推荐、健康知识讲座、健康信息查询、健康问题咨询、健康素养培训等健康信息服务。此外还可开发健康知识小游戏,提升公众健康信息兴趣。
6 结语
201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医学高校图书馆在健康信息传播方面具有独特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以及高权威性,需承担健康信息服务主力军角色。本文从医学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现状出发,结合国内外健康信息服务理论与实践经验,构建医学图书馆公众健康信息服务模型并提出医学图书馆开展健康信息服务的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