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大桥
——例谈建构游戏的推进策略
2020-11-25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勇敢幼儿园丁小玲张小平
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勇敢幼儿园 丁小玲 张小平
◎ 故事背景
幼儿园附近正在修路,勇敢大桥即将被封,这给我园幼儿的出入带来很大不便。晨间入园后,幼儿聚在一起聊天。
家住河西的桐桐说:“今天我和妈妈是步行来幼儿园的。”
家住河东的涵涵问:“为什么?你妈妈今天没开车吗?”
桐桐答:“勇敢大桥两头放了又大又粗的大墩子,汽车开不过来,我妈妈只好把车停在河西勇敢超市的门口,然后我们走过来。”
媃媃说:“我看见河西桥头那边有个牌子,我奶奶说上面写着勇敢大桥要封了,幸好我们是骑电瓶车来的。”
于是在勇敢幼儿园中班的建构区里就出现了建构“家乡的大桥”的游戏。
图1.勇敢大桥建构导图
◎ 我们的故事
十位主要参与者在建构区使用单元积木开始了“勇敢大桥建成记”的故事(见图1)。
故事一:对接生活,初次建构
2018年11月9日上午,幼儿带着搭建大桥的目的来到了建构区。桐桐、涵涵和媃媃聚在一起,媃媃负责搬运积木,桐桐在积木堆中找来一根最长的积木,试着竖起来,涵涵也学着桐桐的样子搭了起来(见图2)。他们找来一根同样的积木架在两根竖着的积木上面,这时他们发现大桥摇摇欲坠,于是在加了一根桥桩后,继续在桥面上增加积木,不过这时桥又开始晃动,媃媃赶紧又拿来一块积木,但桥却倒了。一旁的城城也在独自建构大桥,他选用了短一些的长方体积木做桥桩,然后用最长的一根积木当桥面,还在桥面的两端搭了斜坡,在桥底下将长方体积木排成长条当小河(见图3)。
图2.桐桐和涵涵初次建构
图3.城城独自建构
行为解读
通过观察可见幼儿对大桥的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他们知道大桥是由桥桩和桥面构成,城城还为大桥搭建了斜坡并增添了小河,说明他在生活中有对大桥仔细观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在这次建构中,幼儿搭建的大桥构造比较单一,都是两根桥桩和一个桥面的结构,这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生活在农村的孩子见到的桥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大桥,由此我决定利用集体活动时间向幼儿介绍各种各样的桥来开拓他们的视野。
支持策略
⑴根据幼儿需求,师幼共同寻找各种各样的大桥图片,供幼儿多元观察,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开拓他们的视野。
⑵师幼共同讨论用积木搭建大桥时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故事二:丰富经验,再次建构
2018年11月12日上午,在收集了各种大桥的资料后,幼儿再次来到建构区,这次他们选择了很多较短的积木当桥桩,选用最长的积木连接起来作为桥面,还设置了拐弯,这样桥看起来更长(见图4)。沐沐手里拿着两块小条状的积木,他把左手上的一块竖着放在下面当桥桩,然后用右手上的积木敲击桥桩,洋洋和培培看见之后也做起了同样的动作(见图5)。而一旁的媃媃用积木搭了四层的桥面(见图6),只是没有延续,我问她:“你搭的是什么桥?”她回答:“我搭的是立交桥。”
图4.幼儿再次建构
图5.幼儿再次建构
图6.的立交桥
行为解读
在搭建的过程中,沐沐、洋洋和培培,他们已经不只是在搭建,还融入了木工的角色。两块长条状的积木是他们的工具,他们乐其不疲地重复敲打动作,每次敲打的部位都是桥面下有桥桩的部位,说明他们知道如果是真的钉子,钉在这个部位会使桥桩和桥面连接得更牢固。他们是有目的地敲打,也可以说他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敲打。
在欣赏过各种各样桥的图片之后,幼儿已经能够搭建出更复杂一些的桥,他们的桥变得更长,还能够延伸甚至拐弯。而媃媃的立交桥看上去其实更像楼房,但我知道她是想表达立交桥多层次的特点,我想这可以作为下一次搭建的重要目标。
支持策略
⑴用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搭建大桥时的情景,重点:你搭建的是什么样的大桥?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⑵再次欣赏立交桥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立交桥的构造结构。
⑶和幼儿一起观察媃媃的立交桥,针对如何搭建多层更长的立交桥展开讨论,如:第一层的桥面从什么地方开始上桥和下桥?第二层的桥面从什么地方上桥和下桥?如何搭建才能让第一层的汽车开到第二层的桥面上去?
故事三:追随脚步,推进建构
图7.两层立交桥
2018年11月13日上午,我们要搭建一个多层的大桥,孩子们觉得用高矮不同的桥桩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游戏开始,幼儿分别选择了长方体和圆柱体当桥桩,再将长方体桥桩搭成了南北走向,然后在这段桥的下面用圆柱体搭了一段东西走向的桥面,这样就形成了两层的结构,这时他们继续沿着东西和南北方向将桥进行延续,只是这样的桥并没有能形成连贯。
我拿着一块长条积木当汽车在桥上驾驶,这时我问林林:“我想从第二层桥面开到第一层桥面上去该怎么行驶呢?”他看了看,不知如何回答,我指着交叉距离较近的地方继续说:“能不能把这两头连起来呢?”林林回答:“可以。”于是他运用拐弯的方法,将两层连在了一起,成了一座两层的立交桥。然后他开心地拿着一块积木,在上面开起了车(见图7)。
这时一个拐弯点的长方体桥桩倒了,整座大桥瞬间倒塌。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我组织幼儿围绕“为什么会倒”展开讨论。林林指着长方体说:“这个桥桩太高了。”浩浩说:“上面的桥太重了。”沐沐说:“桥桩太细了,应该粗一些。”我问:“有没有什么材料又高又稳可以当桥桩呢?”于是幼儿开始寻找材料,怡怡发现了纸盒,问我:“老师,这个可以吗?”我说:“你可以试试看。”于是她搬来了纸箱,林林搭建,他们发现这个材料又高又稳,就让怡怡再去搬运更多的纸箱,就这样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搭建(见图8)。
行为解读
在今天的搭建过程中,幼儿践行了之前讨论的方法,他们已经能很好地处理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不正是探索的本质吗?针对存在的问题,参与建构的幼儿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作品进行调整。同时我感受到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也非常重要,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提出导向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启迪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支持策略
⑴在总结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并请他们介绍自己遇到的问题,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
⑵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材料搭建大桥。
⑶和幼儿设想新的大桥,并进行设计与规划,如:你想搭一座怎样的大桥?你觉得哪些材料更适合搭建?
图8.改进后的立交桥
◎ 我们的成长
清水积木是建构区的主要材料,本案例中幼儿先后选用了清水积木、纸盒、木桩、易拉罐等材料,并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进行建构大桥。在幼儿建构大桥的过程中,我始终追随孩子的脚步,适时指导,最终使幼儿从简易的桥一步一步深入,建成较为复杂的立交桥。
1.关注幼儿游戏的需要
建构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幼儿园附近的大桥需要重建,给幼儿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抓住这与孩子生活相关的事件与幼儿讨论,激起他们的兴趣,产生为家乡搭建一座大桥的欲望。
2.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幼儿在搭建大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如有关桥的知识不够丰富、建构水平低下等问题,但我并没有直接给予帮助,而是让他们欣赏各种大桥图片、阅读相关的绘本来认识、了解、熟悉大桥,同时提出导向性的问题,运用集体讨论、共同构思的方法帮助幼儿一步步地解决难题,在“尝试搭建—发现问题—猜测预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工匠精神”在幼儿的游戏中逐步彰显。
3.关注孩子情感的需要
本案例从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出发,进行了多次搭建,但在搭建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有的幼儿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创意和想法,从多个方面支持他们的游戏,从而使他们心中的大桥呈现出来。在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和实践中,为家乡设计的大桥终于初具雏形,幼儿露出了笑脸,洋溢着无比的自豪。
当下流行的STEM课程精髓其实就是解决实际问题,而幼儿建构大桥正是带着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大桥为线索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思维的创新、动手操作的技能、空间方位感等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油然而生。“家乡的大桥”还会继续演绎,我们将继续追随幼儿的脚步,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