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柿子树:“回归幼儿生活实践”的课程探究活动
2020-11-25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是菊凤
江苏省江阴市南闸中心幼儿园 是菊凤
我园有个占地约一万平方米的开心农场,里面种有十余种果树。农场里,春天桃红柳绿、山花烂漫;夏天树木葱翠、果实累累;秋天水果丰收、芳香四溢;冬天落叶满地,别有一番风味。农场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沙一石都是孩子们学习、生活、游戏的最好资源。
九月开学季,孩子们走进心爱的开心农场,一棵棵柿子树枝繁叶茂、高耸入云,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一个因手掌测量树围而引发的“柿子树有多高”的生成测量活动很快拉开了序幕。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后,孩子们在测量方法上达成了共识:第一步借助工具测量树高;第二步用刻度尺测量工具长度;第三步记录测量结果。经过前期的分组、取名、设计记录表、搜索工具、做计划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孩子们进入开心农场开始了分组测量树高活动。
★ 第一次测量
时间:2018年9月12日
片段一:用平衡木和管子测量
“小天使”测量组带着计划表和工具来到了开心农场柿子林,组长柔柔说:“我们到那边去搬平衡木吧!”于是小组成员一起合作搬来了平衡木并紧靠着柿子树立好。
“哎呀,差太远啦!”浩浩大叫起来。“那就爬上梯子用管子量。”谦谦建议道。话音刚落,只见辰辰和柔柔飞快地搬来梯子。“让我爬上去拿着管子试试看能不能够着!”琪琪在同伴的协助下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浩浩将管子递给琪琪,琪琪手拿着管子用力往上伸,试图去碰到树梢,可是柿子树太高了,还差一大截呢,孩子们犯难了。
分析反思
通过中班一年的农场课程探究,幼儿对测量已有了基本的概念,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幼儿知道要听从指挥、分工合作,他们在组长柔柔的指挥下齐心协力地搬来了平衡木,具有了初步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琪琪爬上梯子试图测量柿子树的过程中淇淇还为她扶好梯子,不仅表现出了团队合作精神,安全保护意识也初步建立起来。
其次,幼儿会随着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方法,其实在测量前的计划表上,幼儿所设想的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平衡木、PVC管、竹梯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没有如谦谦所建议的那样组合型的,案例中幼儿的思维、行动随着事情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尽管最后没有如愿测量,但依然令人赞叹。
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尚浅,对“树有多高”的概念还缺乏清楚的认知,所以在案例中孩子们出现了用平衡木、爬梯接管子这样的方式测量树高的行为。
支持策略
1.给予幼儿开放的探索空间
幼儿的探究能力是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不断积累新经验得以提升的。在第一次测量树高的过程中,我始终没有进行干预,而是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把时间、空间交给幼儿,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实践并尝试解决问题。
2.基于问题引发幼儿深层思考
本次测量因为之前设想的工具不适合幼儿未能完成测量工作。回教室后,我就这个问题引发幼儿思考:“站在梯子上测量安全吗?即便管子能够得着树梢,那测量工具除了梯子、管子,还有人,这么复杂且又有重合,测量出来的数据准确吗?有没有其他又长又轻的工具,不但便于测量与读数,还能让测量数据尽可能准确?”孩子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用钢管,有的说用木条,有的说用塑料管,还有的说用竹竿,但又有人觉得钢管难找、木条太重、塑料管长了容易弯曲,最后一致认为用竹竿测量是最好的方法。幼儿的思维是有定势的,但是如果老师能抓住契机做适当引导,则会让幼儿的思维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
3.支持幼儿遍寻适宜测量的竹竿
“小天使”测量组的成员确定目标后,纷纷行动起来,分别到教室、校园资源室、各自的家庭去寻找又长又细的竹竿。瞧,孩子们把阿姨打扫卫生的竹掸子都拿来了。因为怕一根竹竿够不着,在老师、阿姨的协助下,孩子们还把两根竹竿绑在了一起。资源的广泛与合理利用,使得孩子们的测量行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也让课程实施有了新的生长点。
★ 第二次测量
时间:2018年9月19日
片段二:用竹竿测量
扛着绑好的竹竿,“小天使”测量组又兴高采烈地去柿子林进行第二次测量,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自己绑的竹竿能不能够到树梢。辰辰对谦谦说:“我们的竹竿这么长,应该可以够到树梢了吧。”
来到柿子林后,大家一起用力让竹竿竖立起来并靠近树干。可是因为周围有很多的树,伸出的枝枝丫丫挡住了长长的竹竿,孩子们无法让竹竿靠近想要测量的柿子树。这时组长柔柔说:“我有办法了,我们先把竹竿斜放着,从这里往上伸。”追随着柔柔的身影,我发现她站的地方果然没有很多的枝丫,而且还靠近柿子树的树干。孩子们开心极了,把竹竿放下来,再小心地将竹竿从柔柔站的位置立起。我走到他们身边说:“你们可真能干,会想办法让长长的竹竿立起来并靠近柿子树的树干。可是你们在这里是看不清竹竿有没有够到树梢,谁愿意站在远一点的地方去观察?”琪琪说:“我去。”她说完就跑到远一点的地方当起了观察员。当小组其他成员竖起竹竿并伸至树梢时,琪琪在远处大声喊道:“超过啦,超过啦。”这时,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分析反思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遇到问题不会像之前一样只会求助老师或干脆放弃,而是努力想办法去解决。案例中当浓密的枝丫挡住幼儿测量的脚步时,作为组长的柔柔能想出可行的办法并带领组员排除困难继续测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会思考、有主见且有领导力的学习者。当幼儿的心思聚焦在努力将竹竿竖起而不关注竹竿的长度是否与柿树的高度相匹配时,教师的介入及时唤醒了幼儿的思维,将幼儿快要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有力地推动了测量活动的持续、有效开展。
支持策略
1.借助讨论进一步聚焦问题
回到教室后,我借助拍摄的测量视频,让幼儿说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有趣的事和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面对第二次测量出现的问题(两根竹竿绑在一起,其高度超过了树梢),孩子们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来。过了一会儿,谦谦说:“可以将多出来的一段不算在里面。”他的提议得到了同伴们的一致支持。“可是多出来的一段有多长呢?到底高出树梢多少我们也看不清啊!”我的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孩子们觉得这个方法也行不通。
教师借助视频引发讨论、适当点拨,让第二次测量时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聚焦,唤起幼儿的深层次思考。
2.家园合作助推幼儿精准测量
为了进一步解决新问题,我决定借助家长资源来深入开展测量活动。我在家长群中将班级最近开展的课程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并将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作了相关的说明,同时设计了一张表格,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出谋划策,并将讨论结果由幼儿进行记录、家长进行说明。家长们纷纷献计献策,呈现的结果也是多种多样。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主动与幼儿家庭沟通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成为课程的支持者、合作者,不但开阔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更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在第二天的分享与交流活动中,孩子们拿着征集表,个个跃跃欲试,抢着要上来分享各自的好办法。
3.提供现场进一步验证探讨结果
孩子们选择了四种易操作的方法(见图1、图2、图3、图4),带着准备好的工具再次来到了柿子林进行实地验证(见表1)。
图1.人持竹竿法
图2.竹竿拼接法
图3.竹竿接软绳法
图4.氮气球测量法
表1.四种测量方法验证结果
经实践验证,孩子们发现只有第3种测量方法是最适宜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在过去教师会将自己思考好的方法直接告诉幼儿,然后为他们准备好所有的工具,幼儿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操作就可以了。然而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思考在前、观察始终、支持在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努力尝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虽然耗时、费力,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幼儿在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下找到了适宜的测量工具,测量工作的第一步很好地完成了,但接下来如何借助有刻度的尺子进行读数、记录又摆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如何分工、如何合作、如何将数据累加等又将成为孩子们和老师进一步要思考与实践的话题。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只要教师敢于放手、善于观察,一定会发现幼儿成长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在此基础上,只要教师勤于思考、善作引领,幼儿一定会生发出一个又一个美好的“哇”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