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儿童部落文化精神

2020-11-25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王晓璐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部落精神儿童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幼儿园 王晓璐

我园所追求的儿童部落文化精神,即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成就儿童的力量再生。构建以“儿童部落文化精神”为气质禀赋的幼儿园,努力践行让教育回归本真,让生命适性发展。

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我园认同且积极践行儿童自然而然的成长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成就儿童的力量再生,这便是我园所追求的儿童部落文化精神。

◎ 明晰构建儿童部落文化精神之出发点与归结点

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春风下,教育者们的儿童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转变。我们应该相信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我们应该相信儿童的游戏一定是释放天性而富有乐趣的,我们应该相信童年一定是拥有本真而蕴含意义的,我们应该相信儿童的发展一定是精彩无限而又各不相同的……

1.“儿童本位”——追溯本原儿童观的启迪

儿童部落文化精神架构的逻辑基础就是你想培育怎样的儿童,培育怎样的儿童取决于园所对儿童“发展关键”的认知与选择。“自然而富有个性,自主而常伴合作,自由而乐在其中”是儿童部落的精神;“在集群生活中,全面而适性发展,快乐而充实的成长”是儿童部落课程的总体目标;在课程中,培育“乐动、乐说、乐学、乐群、乐创”的“五乐”儿童,以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儿童部落文化精神”的乐园始终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构建一个利用宽敞互通的生态场地,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快乐体验、开拓创造的儿童空间;形成一则遵循儿童发展、释放儿童天性、唤醒儿童力量、赋予儿童权利,只为达到共同精神需求的儿童教育;营建一种倾听儿童期望、发现儿童本质、支持儿童学习的儿童文化。

我们所追求的幼儿园美好样态,实现用“儿童部落文化精神”陶冶人、用“儿童部落文化精神”培养人、用“儿童部落文化精神”影响人。

2.“儿童视角”——让儿童成为幼儿园生活的主体

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我们要努力去发现世界在儿童眼里的意义,发现他们是怎么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生活的。

在儿童部落里玩沙池变成了穿越撒哈拉的平衡锻炼区,孩子们还用奶粉罐、木块等设置沙漠里的机关,不小心掉落沙漠你将如何脱险?孩子自发地将游戏角色、情境融入了晨间锻炼,为单一的技能训练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体能锻炼更具游戏性——随即课程路径之一阳光部落发生了悄然的变革。诸如此类的案例,触发我和团队感悟:儿童也是课程的设计者、经常倾听儿童的想法、蹲下来用儿童的高度看待周边的环境、花大量的时间去观察与记录儿童的行为和语言等等,以儿童的视角深入落地课程的四大分支,推动课程改革。

在儿童部落文化精神构建过程中,我们的理念不断被更新,去教师中心,以儿童本位,深入进行儿童视角的践行,尽可能在师生共同创建的课程中找到适宜幼儿成长的节律。儿童向往什么样的游戏学习内容?喜欢什么样的活动方式?……我们越来越尊重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支持孩子。

3.“儿童力量”——敬畏儿童生命之原力

我一直深信所有儿童都有自己的创造能量场。有一次,安全员将家长不愿排队而围堵在校园门口的照片发到了工作群并呼吁老师提醒家长文明接送幼儿,用心的老师把这件事与班级的小朋友一起探讨:怎样才能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能一个个排队呢?孩子们探讨了很多办法,最终提出了小酋长每日执勤、温馨提醒的方案并尝试践行,收效立竿见影。随即,“我是小酋长”系列主题活动在一次次的课程开发与审议中不断丰盈(见图1)。

在我园儿童部落,小酋长共同参与班级、幼儿园的管理:垃圾分类监督宣传员、全园每日人数统计、迎接宾客、点心分发、酋长宣言演讲等。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始终要求教师怀着一颗敬畏儿童的心,尽可能地让儿童应有的权利得以实现。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儿童身上具备的许多力量,例如:声音魅力、社交原力、宣传潜力、生命活力、管理实力、创造强力、思考动力。敬畏儿童与生俱来的力量,在儿童部落文化精神构建中教育者们助力儿童力量的再生。

图1.我是小酋长主题框架

◎ 找准构建儿童部落文化精神落脚点与着力点

㈠建立“人—自然—社会”三维交互文化体系

追溯人类发展的历史,部落是原始社会最早的群体形式,当部落人为了更好的生存发明了钻木取火、用火熟食的方法,体现了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当部落人为更好的生存集合众人力量、围捕猎物,体现了人类生存需要不断的集群智慧、合力探索;当部落人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举行仪式或典礼体现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原始的教育经由共同生活的过程构成一个人的性格、才能、技能本领和道德品质,他们在所处的社会场景中习得经验、获得能力,例如:工作或游戏、家庭活动或氏族生活、仪式或典礼都是天天遇见的学习机会。这类天然的、非制度化的在社会场景中的学习方式至今仍然是为千百万人提供教育的方式。

儿童部落文化精神以此为启迪,从儿童身边的人、自然、生活入手,进行课程内容的制定,围绕“三个圈”即自然圈、人人圈、生活圈。例如:小班主题“嗨,春天”、中班主题“花花草草的世界”、大班主题“石头大玩家”等构成了探秘自然系列主题;小班主题“我的家”、中班主题“我爱青林湾(五江湾)”、大班主题“我的节日我做主”等构成了美好生活系列主题;小班主题“我自己”、中班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大班主题“我的变化”等构成了“我·我们”系列主题。

㈡着力“四轮驱动”构建儿童部落文化精神体系

1.阳光部落:体验生命活力的快乐

儿童部落培育“乐动”宝贝,乐于运动,强健身心。我们基于“同质异格,适性发展”的集团化运作理念,每个园区的课程开设基于本园儿童发展需求与环境因素影响。例如,根据园区人事物的特质,开设亮显式项目运动。五江湾园区足球项目、青林园区体智能项目、西成平衡项目,孩子们在项目中感受生命活力的快乐。除此之外,情境式户外运动、盘通式室内运动,以儿童感兴趣、有挑战、多形式的运动内容构建阳光部落课程体系。

2.生活部落:拥有生存生活的力量

生活部落以一日生活环节为载体的生活教育,将五大领域目标与幼儿基本生活经验有效地整合起来,置幼儿的学习于一个有意义且丰富的生活环境中,在常态的、随机的生活活动中植入课程核心。生活部落主要由“基础性生活活动”“社会性生活活动”“渗透性生活活动”三大类活动内容构成,以期培养儿童生存生活的能力。

3.游戏部落:促进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游戏部落的开展充分尊重儿童、体现儿童兴趣和发展需求,基于这一出发点,在组织形式中考虑到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运用定班定点式、同龄平行式及混龄融合式不同的游戏形式,以促进儿童在游戏中的深度学习。此外,我们在长期的游戏课程研究中发现教师观察与指导的重要作用,并共同探究支持幼儿游戏中深度学习的支架,以理念引领行为,以行为论证理念。

4.学习部落:支持儿童学习的绿色文化

学习部落通过集体教学、节日文化、酋长项目三条路径,将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交融,培养科学和人文的精神,追求教育的灵性,更重要的是关注儿童,关注儿童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

◎ 展望构建儿童部落文化精神的切入点与探究点

我园充满自信与热情地致力于儿童部落文化精神的构建,同时展望幼儿园的发展,我们找准切入点与探究点,努力提升幼儿园教育品质与内涵发展。

1.理念与行为的链接

教育理念与行为相脱节在生活中经常产生,如何将儿童部落文化精神的理念与行为更好的相链接,例如:重视课程文化的构建,作为课程第一领导力的园长对课程更需要系统性研究,不仅仅聚焦教育教学管理层面,还需要从课程改革整体推进和课程领导方面发挥应有的影响力。作为课程研究专业者形象的教师,对儿童语言、行为等的辨识与把握;对幼儿园各类活动功用与价值的认识;日常教育行为与理念的相融等均需要不断求索与实践。团队的文化认同与追求是幼儿园整体文化构建的基础保障。

2.构建绿色生态的师幼关系

儿童部落文化精神倡导为儿童的生命发展服务,既要导航又要护航。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儿童本位”,更不能过于追求去教师中心,单方面夸大儿童“主导”或“主体”的作用。在幼儿园发展中,需要经常停下脚步问问自己:儿童向往什么样的游戏或学习场景,我们在此过程中能做什么?儿童喜欢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这种方式对你的启迪是什么?儿童在游戏学习中,我们设计到何种程度,也许他们认为不要那么多的预设,随时有惊喜才是他们的首选……这种思考与碰撞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一种民主、和谐、人文的现代教育观,这样的思行该多一些再多一些。

构建以“儿童部落文化精神”为气质禀赋的幼儿园,亦是源自对儿童本位理论的启迪,推进儿童部落文化精神的构建,努力践行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儿童的生活、生存、生产、生命的状态,回归儿童味儿,最终拥有童年的价值。

猜你喜欢

部落精神儿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