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积木建构游戏的组织策略

2020-11-25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材料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幼儿园 彭 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的最佳学习方式,而积木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点,在众多游戏活动中备受幼儿青睐。

要想发挥积木建构游戏的重要教育功效,教师的有效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环境与场地不合适、材料投放不恰当、教师指导不适宜等,严重影响了其教育功效。那么,如何有效进行积木建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就成了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教师在积木建构游戏中应树立正确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积木建构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本身。在原有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教师要继续加强对幼儿建构心理、行为方面的认识,做到深入了解幼儿各个年龄阶段发展的主要特征、具体行为、游戏特点,从而更客观、更专业地解读幼儿呈现的作品;同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在实践中的运用,真正从幼儿的作品验证教师对理论内化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凸显积木建构游戏的价值;另外,积极组织园本教研活动,就积木建构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互交流讨论,同时运用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索出积木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

※ 积极创设班级积木建构游戏的环境,激发幼儿的搭建兴趣

㈠做好班级积木建构游戏场地的设置与规划

在积木建构游戏中需要使用较多材料,因此游戏场地要选择大一点、相对空旷的位置,如阳台、空活动室等;场地上最好铺上软胶垫,以免积木搭建中噪音过大,影响其他幼儿的游戏活动,同时也能减少积木不必要的破损。

㈡有效投放材料,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

1.投放安全、高质量的搭建材料

材料作为游戏的载体是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投放时要选择质量好且安全的材料;同时要注重定期检查,及时将损坏的材料清除出来,并做好定时定质的卫生消毒工作。

积木建构游戏材料主要分为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主体材料主要有单元积木、彩色单元积木、空心积木等,如平板积木、圆柱体积木、半圆积木、罗马拱形积木、三角体积木、底板等;辅助材料则根据游戏实际需求进行整理与收集。

2.根据确立的主题投放适当的材料

积木建构游戏需提前和幼儿共同商讨搭建主题,并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材料投放。如在中班“停车场”的搭建过程中,除了提供主体材料外,还需收集各类玩具汽车、交通标志、指示灯等满足幼儿的搭建需要;在“恐龙乐园”的搭建过程中,需要收集各类玩具恐龙、自制树木等材料。搭建中我们也可提供相关的替代物来满足幼儿的搭建需求,如易拉罐、薯片罐可代替圆柱体积木,各类纸盒可代替平板积木。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搭建材料

幼儿的积木搭建水平是逐步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需要的材料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材料投放时要考虑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如,针对小班初期的幼儿,一般提供体积较大、简单、单一但数量较多的大型积木和少量小型积木,让幼儿进行简单搭建,以满足他们平行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搭建水平有所提高,投放的材料则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并以小型积木、一物多玩积木为主,同时投放各类风格的建筑、物体的图片,以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而大班幼儿的搭建材料则复杂多变,替代物也相对增多,同时主体材料和辅助材料的种类也要丰富很多,教师要注重合作性游戏的开展。

※ 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适时观察、有效指导,科学开展班级积木建构游戏

㈠多种形式导入游戏,提升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1.利用图片、照片等方式导入游戏

在中班开展“立交桥”的积木搭建游戏时,教师利用立交桥的图片、请家长带幼儿实地观察立交桥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立交桥的形状、构造及与周围环境连接的情况,并在班级进行“我看过的立交桥”图片展,进一步运用直接感知的方式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在大班开展“我的幼儿园”“小学校”的主题搭建时,通过带领幼儿实地参观、了解建筑的外形、内部构造来完成设计图,从而让幼儿得心应手地完成搭建作品(见图1)。

图1.“小学校”主题搭建活动

2.利用幼儿的作品导入活动

大班幼儿搭建“我住的小区”时,教师展示了第一组幼儿的设计图及搭建作品的全景图,让其他幼儿观察作品,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第一组的作品色彩较为杂乱,且积木叠高时不够平稳,容易掉落,于是他们在后面的搭建活动中逐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㈡注重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运用有效的指导提升幼儿的搭建水平

1.给予幼儿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与空间

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人,因此在积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所需的材料、搭建伙伴、搭建形式等,教师应避免过多的干预;鼓励幼儿尝试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有个幼儿需要一块地垫,但地垫放在了柜顶,他第一时间就求助老师:“我拿不到,老师来帮忙!”老师走过去问:“你有没有好办法能够自己拿到?”他摇头,于是老师让他观察一下脚边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变高——最后幼儿将大积木叠加,再站上去,便顺利拿到了地垫。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询问的方式求助老师,但老师并没有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图2.“我住的小区”主题搭建活动

2.观察幼儿的情况,了解需求,选择正确的介入时机

在积木建构游戏中,教师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既是游戏的引导者、观察者,也是支持者。当幼儿能够自主搭建时,教师只需站在旁边仔细观察;而当幼儿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可通过提问、难点分解、扮演游戏角色进入等方式介入游戏,协助幼儿共同开展游戏。

如中班幼儿在进行“帆船”的搭建活动时,一幼儿将长方体木板平铺在地上变成一个大长方形,便结束了搭建活动去到处晃悠,无所事事,这时老师问:“你的帆船搭建好了吗?”他点了点头,老师接着问:“你见过帆船吗?”他答:“没有,这个是我自己想出来的。”老师马上通过多媒体搜索出帆船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自己搭建的作品是否已经完成。通过观察,该幼儿在后面的游戏中顺利找到了一名同伴共同运用拱形积木、长方体积木搭建在“帆船”的周边,避免“海水”涌进来,还设计了帆布、船的名字等,让主题搭建活动更加丰富。

㈢审慎看待幼儿的作品,重视幼儿的作品展示和自我讲评

积木建构游戏结束后,教师应鼓励幼儿相互参观作品,并介绍自己的搭建造型,分享辅助材料的运用或搭建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评价时应保持客观的态度,对于幼儿的行为、作品都予以鼓励、赞赏,以让幼儿获得愉悦的游戏体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目标。

另外,教师可根据场地情况对幼儿的作品进行保留或者拍照保留,这样既可以作为下次积木建构游戏的素材,也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积木建构游戏的开展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教育价值中所体现出来的操作性、知识性、差异性和趣味性等均符合幼儿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积木建构游戏的有效开展,促使游戏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材料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材料
有趣的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