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5岁幼儿生活课程“面粉来了”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25江苏省如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徐栋蓉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0年11期
关键词:麦秆面团面粉

江苏省如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 徐栋蓉

课程源起:

愉快的下午点心时刻到了,生活区孩子们边吃着东西边聊天。“咦,馒头是牛奶味的。”“馒头软绵绵的。”“这么好吃的馒头是用什么做的呢?”我们班的小美女汀汀奶声奶气地问道。大家都怀着好奇的目光看向了我。“是面粉做的呢!”“面粉是什么呀?”“面粉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抛出了一个个问题。

课程实施:

孩子们对面粉的兴趣就像一颗种子在心中开始萌芽。经过一番头脑风暴,我们绘制了课程实施网络图,跟随着孩子们的脚步,“面粉来了”课程之旅就这样展开了。

◎ 面粉之旅,快乐出发

面粉长什么样呢?孩子们充满了疑问。我从食堂拿来了面粉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暖暖说:“面粉白白的。”大宝说:“面粉摸起来软软的。”鑫鑫偷偷舔了舔面粉说:“面粉没有味道,不好吃。”这时睿睿说:“面粉要加水和成面团,做成面条才好吃呢!”孩子们一听都跃跃欲试,可是预想中的面团并没有出现,而是变成了孩子们口中的“牛奶水”。孩子们并不甘心就这样放弃,于是大家一起分析做面团失败的原因。安安说:“我觉得应该是水太多了。”接下来大家一起上网搜索答案发现果然是水放多了。月月说:“找出了正确方法,我们再来试一试吧。”最后,孩子们终于用面粉揉出了面团。

面粉虽然在生活比较常见,但幼儿对其了解较少。开展面粉课程的消息在班级群中发布之后立即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我们制作了关于面粉的调查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可爱的家长们在调查之余还带孩子在家做起了好吃的,有做面条、水饺的,还有做拉面的。

这么多好吃的,我们也来试着做一做吧!我们三位老师做馒头可不行,于是食堂的厨师叔叔成为了我们的请教对象。可以去食堂近距离地参观师傅做馒头,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馒头是怎么做的?用什么工具?孩子们把问题一一画在纸上!到了食堂,厨师叔叔告诉孩子们做馒头需要一个神奇的材料——酵母。搓一搓,揉一揉,面团就做好了。厨师叔叔说面团要发酵一段时间才能做成好吃的馒头,于是孩子们将做好的面团带回了教室,时不时地观察一下。功夫不负有心人,面团终于发酵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了馒头,甜甜圈馒头、面包馒头、太阳馒头、小熊馒头……孩子们奇思妙想、创意满满。

我们还邀请了睿睿的爸爸来做拉面。看!搓一搓、拉一拉、甩一甩,筋道的拉面就做好了,睿睿爸爸好厉害!我们也来试一试,哎呀,面团怎么不听话,看来还是功夫不到家。拉面不成功,我们还有面条机。做什么味道的面条呢?孩子们经过投票,火龙果、橙子和香蕉拿下了冠、亚、季军宝座。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向生活馆出发了。快来看我们大显身手吧!剥一剥、切一切、榨一榨、拌一拌、揉一揉、摇一摇,孩子们做得有模有样,一根根面条被压了出来。“哇,太神奇了!”看,孩子们吃得多香啊!

贴近生活的课程总能引起孩子们最大的兴趣!而生活课程的开展不仅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还能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体验生活的快乐!其实,身边处处皆有资源,只在于老师是否有心去发现,或者带动孩子们一起寻找,丰富我们的课程。

◎ 多样体验,快乐升级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通过之前的调查,孩子们知道面粉是小麦做的,“小麦是怎么变成面粉的?”“小麦可以做成米饭吗?”“小麦长在哪里呢?”面对孩子们的兴趣,我们趁热打铁开展了一系列集体活动:音乐活动“大馒头”、综合活动“面粉哪里来”、美工活动“彩色面团橡皮泥”等。

在科学活动“稻子和麦子”中,孩子们观察、比较、探究,知道了稻子是种在水田里,而麦子是种在旱田里,稻子加工后变成了白白的大米,而麦子加工后则是白白的面粉,原来麦子和稻子还有这么大的区别呀!

绘本故事《夏天来的麦子小姐》以情感入手,把孩子们带进不一样的世界,孩子们不但了解了麦子的生长过程,还了解到麦秆可以做成手工艺品。利用亲子时间,我班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精巧构思、利用麦秆制作成了羽扇、小马、花瓶、水桶等,真是别出心裁呢;我们还带孩子观看了焚烧秸秆的视频,让孩子们知道了焚烧秸秆的危害;有家长用麦秆制成了麦秸板……一件件作品,体现了浓浓的亲子情,温馨的爱在家长和孩子之间传递。灵动的课堂赋予“面粉”以生命,孩子们的热情让“面粉”蕴含的价值不断发酵。

◎ 自主游戏,愉悦创造

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课程推动着我们的孩子放开手脚、主动发现、自由探索,愉悦地感受、尽情地收获。我们购置了石磨,孩子们转呀转、磨呀磨,小麦粒就被碾成了细碎的颗粒。咦!怎么跟细细的面粉不一样呢?原来细细的面粉要用箩筛筛选一下才能出来呢!哇,下面粉雨啦,好美丽呀!

在美工区,孩子们用小麦制成了好玩的乐器,使劲摇一摇,侧耳听一听,“沙沙沙、沙沙沙……”,真是美妙。

暖暖说:“老师,这里有好多的小麦宝宝,我想给小麦宝宝找个家。”说完,她轻轻地将小麦宝宝放进泥土里,施个魔法、说个悄悄话、做个标记、浇点水、施个肥,我的小麦宝宝快长大。孩子们每天观察着、记录着,呵护生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课程反思:

“面粉来了”课程关注到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主题来源于孩子们的探究需要,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师生一起体验快乐体验、收获成长。

1.资源利用拓思路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敏锐地关注到孩子的兴趣点并拓宽思路,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在“面粉来了”课程里,食堂的厨师叔叔和幼儿家长都是我们的资源,孩子们在他们的引导下,积极互动,获取丰富的经验、快乐成长。

2.家园合力助课程

在“面粉来了”课程中由家长提供小麦种子,让孩子近距离接触种子,了解面粉的由来;小麦秆的亲子制作,推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进亲子感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通过网络平台共同了解、讨论课程的主题,家长的力量推动使课程内容更为丰富。

“面粉来了”课程虽然暂告一个段落,但是孩子们探索的热情依然未减,每到游戏时间,美工区里总是热热闹闹,孩子们用面粉做橡皮泥、作画,用麦秆儿做手工艺品,在生活区用石磨磨面粉。“植根于孩子的生活,真正来自于孩子,让孩子做主角,自主推进课程的进程”,这样的美、这样的趣,我们共同走过。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在活动中运用各种感官,对面粉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在一系列活动中,他们学会了认真思考,学会了去创造,懂得了分享、合作,更收获了无数的快乐。

猜你喜欢

麦秆面团面粉
大丰麦秆画
面团小蛇
胡三荣:“麦秆画”绘出致富路
折段麦秆来作画
面粉多少吨
跟踪导练(二)(3)
一把面粉揉出的“民俗图腾”
猫面团
玩转0面粉烘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