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电子病历与病历质量控制分析
2020-11-25郑晓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郑晓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引言
当前,在先进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促使电子病历受到重点关注与应用。特别是在纸质病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背景下,结构化电子病历成为各大医院的主要选择。在结构化电子病历的使用中,其内容的质量控制极为必要,构建相应系统、落实质量控制优化策略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一、结构化电子病历的概述
在《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中指出,电子病历必须要将居民在医疗机构中的历史就诊时间、原因、获取医疗服务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与关联,并进行分类,促使信息结构化、条理化以及系统化。对于电子病历而言,文档是主要的构成方式,相应数据包含一定的结构性关系。而推动病历文档的标准化与结构化,是电子病历管理、应用、共享的基本要求。
二、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的技术支持分析
(一)基于XML 电子病历编辑器
将医疗标准术语进行标记,并以XML文档的形式进行存储。在医疗档案录入阶段,实现医疗术语的标记,并对描述对象的结构与层次进行定义,使标准化的医疗术语转换为通用的“元”。此后,将包含结构与层次的XML 文档展开保存。这样不仅与CDA 标准相吻合,还能推动异构系统之间交换的信息实现“相互理解”。
(二)CS 构架技术
服务器/客户端架构(CS 构架)主要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 端和Server 端,需安装客户端才可进行管理操作。依托该构架,能够明显降低用户的通讯成本的,但是需要在完成客户端的条件下进行管理与操作。该构架与服务器端不同,用户需要在客户端完成具体操作,开发更加容易、操作方法简单。笔者认为,该构架能够满足当前的结构化电子病历管理需求,未来系统将向着BS 构架方向发展。
三、结构化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策略探究
(一)引入首页质控体系
在新时期背景下,对电子病历的首页质控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首页的正确填写不仅能准确体现医院的技术水平,对即将到来的DRGs 付费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医院结构化电子病历的质控工作要着重构建、应用首页质控体系。此过程,要积极参考、遵守国家及地方设定首页质控标准,确定结构化电子病历的首页评分标准。一般情况下,可使用如下评分标准:40 项基础考核,满分为100 分;22 项合理性考核,使用扣分项计入;12 项编码考核,使用扣分项计入,最大扣分数为15 分。
笔者认为,电子病历可分四级质控体系:第一级为医生本人,完成本人填写病历的质量直接管理;第二级为上级医师,完成对所在医疗小组、下级医生填写病历的质量监管;第三级为科室制定质控小组,完成对全科室病历的质量监管与考核;第四级质控科,完成对全院病历的质量监管与考核,并公示考核结果,进行奖惩与优化。
(二)调整电子病历质控方式
第一,电脑质控。依托多种逻辑校验规则展开结构化电子病历的质控,该方法也是当前多数医院普遍使用的质控方法。具体有:国家与相关标准要求的必填项不得为空;患者出生日期与年龄必须相对应;当血费大于0 时血型不得为空;当检测到肿瘤编码后必须具备形态学编码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减少质控员工作量的同时,降低人工质控的误差,促使结构化电子病历的质控效率效果提升。
第二,人工质控。为了更好的保证结构化电子病历的质量,人工质控也必不可少。医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安排病案室编码员完成电子病历的审核。在检查中,重点核对诊断、手术等内容,对存在编码错误或漏编的病历进行登记。笔者认为,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可进行抽查,如月出院患者数在六七千人次可每月抽取600 份病历展开首页质控;每月在各个科室抽取240 份病历完成疾病、手术操作等项目的质控;每月在各科室内抽取180 份病历跨科展开质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解决。
(三)积极落实计算机自动质控
1.结构化模板
对于结构化模板来说,其主要应用于对医生书写病历的过程提供指导与帮助,确保电子病历填写的标准性。结构化模板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元数据、嵌入式对象以及病历子模板。其中,元数据主要为SNOMED 术语对象,具有不可拆分特点;嵌入式对象一般由不同维度的元数据构成;病历子模板由元数据与嵌入式对象构成,这就构成了结构化模板。
2 相关数据信息的获取
依托系统服务,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可以完成患者个人基本信息、手术信息、重要医嘱等内容的获取,为计算机自动化质控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持。
3.多项监控
第一,时限类监控。主要实现了与患者入科时间有关的项目监控,具体有:首次病程记录、入院信息、主治医生与主任医师的首次查房记录等等。当患者完成入科后,系统自动将生成监控项目,并利用表格的形式显示与输出。此时,设定患者入科时间为起始时间,在时限时间内未完成相应监控项目的填写,则该病历会在系统中自动扣分。
第二,书写频次监控。主要实现了与患者病情变化有关的项目监控,具体包括日常病程、病重、病危记录等。这些内容的填写有着差异性的频次要求。在监控中,以患者的入科时间为起始时间、以当前系统时间为截止时间,系统通过对相应模板调动频次与设置次数进行对比,可以完成电子病历的质控。一旦发现调动频次小于规定次数,则系统自动提示医生进行补写。
第三,医嘱类监控。主要实现了与重要医嘱有关的项目监控,具体包括抢救、输血、病重、病危、死亡等。这些内容的填写具有一定标准要求。数据中心的建设让数据达到一数一源的效果,系统可读取相关的医嘱代码,查询是否调动相应模板,若模板没有调动记录,系统能够自动扣除该病历的医嘱类监控分数。
第四,手术类监控。主要实现了与手术相关的项目监控,具体包括术前讨论、手术记录、术后小结等。同样在数据中心的支持下,数据得以共享,能够完成术后登记表的识别与提取,比对书写时间、相关模板调取情况进行判断,并对未依照标准要求的操作进行扣分。
第五,规范书写类监控。判断病历内容填写的规范性与全面性,一旦发现内容缺失,则无法通过审签。
当前,我院的电子病历质控管理系统仍在不断完善。笔者认为,这些监控项目是当前电子病历质控管理系统构建的主要功能,也能表现系统的完善程度,在医院病历管理工作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重点关注与引入。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结构化电子病历成为各大医院的主要选择。依托基于XML 电子病历编辑器、CS 构架技术,能够完成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的构建。通过引入首页质控体系、使用电脑质控与人工质控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落实计算机自动质控,实现了结构化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与保证,增强了电子病历管理的效率效果,推动了医院的服务升级,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