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智慧课堂

2020-11-25马文培保定市莲池区第一实验小学

数码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智慧信息技术课堂

马文培 保定市莲池区第一实验小学

引言

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智慧课堂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产物,相较于传统课堂,有着创造性、发展性、实践性、灵动性等多重方面的优势特点表现,突破了后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以全新的姿态打造了课堂生态,引领了小学教育发展改革新潮流,并对各环节设计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

1 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课堂的生成与发展,是教学信息化的必然结果,对其认知和了解,是有效构建实践的基础。本节着重从智慧课堂的概念界定及特点表征进行了研究,相关方面的具体论述如下,以铺垫后续研究的基础。

1.1 内涵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科技应用普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由此获得了诸多便捷性服务体验。时至今日,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已然渗透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宏观时代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并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智慧课堂的生成与发展,与信息技术应用紧密关联,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成尚荣先生认为,智慧课堂就是为学生智慧生成而教的课堂,其核心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有学者指出,智慧课堂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智能化、交互化,创设富有智慧的课堂教学环境。时至今日,智慧课堂并非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提出,其本身作为创新事物的代表,富含着创新思维、高情商、理智调控等多层含义,同时基于对课堂的本质考量,应当包括拥有智慧的教师、追求智慧的学生、实施智慧的教学以及创设智慧的环境等多重元素构成。

1.2 特征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为中心,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灌输,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空间,对其全面发展不利。相较之下,基于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教育理论,并依托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智慧课堂,实现了理念、方法、内容等多重维度的课堂深度变革,呈现出了创造性、灵动性、发展性以及实践性等特点。其中,创造性是指智慧课堂实现了传统思维理念的突破,以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切入点,重点培育其创造力、思维力。灵动性则又涵括了灵活、灵敏、机动、互动等特征,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的智慧课堂,加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装备,如电子白板、通信端口等,师生间的交互关系愈加紧密,并由此变得动态、灵活。智慧课堂的发展性则体现在多个层面上,包括教学组织、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构成等,通过教师智慧引导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提升,继而打造了一种全新的课堂形态。基于此上述支持,智慧课堂贯穿了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设计,包括课前预习、课中交流、课后自学等,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如此才能真正成为有智慧的人。

2 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智慧课堂的策略

正是基于智慧课堂多重方面的优势特点表现,在小学中的有效构建势在必行。作者基于上述认知,结合实际情况,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小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1 加强支撑保障

如上所述,依托信息技术构建的小学智慧课堂,其本质是促进教学智慧化,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并使之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积累,是技术与智力融合的产物。根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网络条件下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信息技术应用愈加普范,并带动了社会发展新一轮的改革潮流,由此产出了巨大的价值效益。在这样的宏观时代背景下,加之国家系列政策导向与支持,小学应紧跟时代潮流,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智慧课堂,积极导入先进科技装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强相关方面的建设投入,改善办学环境,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应用体验,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小学还需加强与信息技术开发企业之间的合作建设,以学生需求及习惯为切入点,从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等多维度入手,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便利性,突出智慧课堂构建的人本性关怀,如此势必能够产生更大的师生能动效应,为该项事业的发展铺筑基础。同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关心到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尤其是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主导,是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智慧课堂的关键,并对其综合素质素养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此,小学可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育活动,在明晰、量化智慧课堂对教师职责要求的基础上,邀请专业人员进行主题讲座,详解智慧课堂的特点、功能及应用方法,并及时更新其思想理念,不断拓展他们的学识涵养,共享有效实践工作经验,奠定小学智慧课堂建设扎实的智力支撑基础。而对于教师个人而言,亦需重视自我学习,了解教育发展最前沿动态,以适应未来工作挑战,实现自我职业价值、人生价值追求。

2.2 重构课程生态

课堂作为知识讲授、能力培育的主阵地,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是师生间有效交互的过程。智慧课堂视角下,智慧教学是多重因素作用的过程,既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有效组织,又包括教学方法的应用创新。在具体践行过程中,要深入“以生为本”理念植入,以生活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情景环境,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及时介入指导或帮助,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要求教师认真发现和总结小学生成长规律,尊重他们主体之间的客观个性差异,深入解析教学教材,找准其中的重难点所在,继而组织科学的教学活动,通过多重方法并用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参与能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情感体验,潜移默化中完成知识灌输与能力培训。例如,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搜集相关的素材资源,打造成微课堂,通过文字、动画、视频等方式,将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语境当中,并辅以声情并茂的话语描述,刺激他们的多重感官体验,使之深入了解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或思想。在此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互动讨论,恰当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诱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活力,活跃课堂气氛之余,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值得着重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有教学主导职能,全程关注整个活动组织的细节动态,包括一个眼神、一句话、一点变化等,准确判别其中出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探寻最佳教学时机,针对性地予以指导或帮助,确保最终工作成效。

2.3 引导自主学习

“头脑”作为智慧的代名词,必须要从小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势必会使之终身受益。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值人生成长发育的初级阶段,是良好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具体而言,依托信息技术支持,可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指引他们自主学习活动有效开展。同时,要大力加强对线上学习平台的开发,建立虚拟教室,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地点和时空的限制,丰富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事实上,宏观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已经有很多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了课外线上学习课程,并且各类线上平台独居特色优势,但却很难与学校教学实际相结合。为此,小学可加强与相关运营企业的联结共享,合作开发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平台,并充分借鉴其他学校即有成功经验,全方位优化技术设计、教学内容、人体工程学使用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频率和效率,是现代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除此之外,小学生自主学习并非一味地强调“散养”,而是要紧密关注其在整个过程中的行为动态,突出教育引导无时不刻的渗透,从而保证其最佳效果产出。对此,要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及时交互功能优势,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讨论群组,实时共享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并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理性、客观解析相关痕迹数据反射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等情况,继而为下一阶段的课堂教学强化指明方向,是推动小学课堂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路径。

2.4 联合家庭力量

由于小学生正值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天性使然导致其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影响了他们的自主学习成效。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道,“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本身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单纯地依靠学校,势必会存在某些方面的疏漏,家庭在其中的有效参与,将进一步扩大该项工作成效。依托信息技术的小学智慧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需延伸到校外家庭当中,打造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发展引导的全覆盖。因此,小学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发展的宣传,提升家长们的能动参与意识,并实时共享教学组织动态,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优势。在此过程中,家长亦需积极配套老师,紧密关注孩子的行为、动态变化,善于观察,并用语言引导的方式,恰当的提醒和监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成效。基于双方之间有效的合作意识,小学可发起成立智慧课堂志愿队,对相关家长进行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强化以人为本意识,宣导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并按照就近原则根据居住地址进行分组,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问题,为和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贡献。同时,教师与家长就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信息交互共享,在尊重其主观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势及薄弱点,协同帮助其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满足他们身心发育双向需求,提高孩子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逐步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另外,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需善于应用积极激励机制,认真发现孩子们的点滴成长,并予以适当的语言激励或物质奖励,增强他们的积极心理体验,使之集中精力配合老师或家长。如此,在完善的课堂教学系统框架结构下,得益于家庭教育的有效参与支持,势必会大幅提升智慧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国家系列政策导向,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小学建构智慧课堂势在必行,是实现更好育人价值产出的重要路径,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对各个环节板块设计提出了要求。在具体的组织践行过程中,小学应进一步改善支撑保障环境,包括技术环境和师资环境,并强调课程生态重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同时联合家庭教育,实现对学生发展引导的全程、全方位渗透。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从不同测度视角提出更多有效发展策略。

猜你喜欢

智慧信息技术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