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

2020-11-25姚东文

读与写 2020年33期
关键词:分数生活化教学模式

姚东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天等县城关小学 广西 天等 532800)

新课程背景小学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应该将培养目标体现时代的要求,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理论较强的学科,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相对会有些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以及有纪律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1]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要贴近实际生活,以现实的生活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从而在心理上缩小学生和数学的“距离”,不断地激发学生作为生活和学习主体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同时教师一定要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将我们的教学目的从原本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和学习主体的内在需要。学生在数学学习课堂中如果可以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从而使得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数学来自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海洋,我们要知道学生在学习的知识到底是要为生活“服务”的。而且著名的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曾经讲过,远离生活的教育并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要时刻的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生活应该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尽管我们的数学教材不断地变化可始终和生活脱离不开,很多数学的应用问题依然取自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从实际背景中产生和抽象出来的。

2.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研究策略

2.1 运用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让数学变得更加简单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在最初接触数学这门学科时大部分都会产生难学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念头,因为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要求相对严格,没有其他学科学习起来容易,所以很多学生逐渐就会对数学“厌倦”,甚至有学生表示数学就是“上帝”设置的一道“分水岭”,目的就是让他们这些和数学“不对付”的学生拦在成功的“门外”,这些想法自然是幼稚不可以认真听,但是仔细深究一下却也能发现话虽糙可确实有理,数学也的确区分了一部分学生,不然在高中分科仅是因为数学不好学就让很多学生迫不得已选择了数学相对简单的“文科”。而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将复杂不易理解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把教材中的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圆的面积》的学习,其中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可以了解圆的面积公式以及推导公式,让学生可以熟练的运用并且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只能呆呆的看着圆不能理解面积的计算和公式的推算,可是如果教师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最简单的就是“分饼”的故事,孩子的父亲刚刚做好一张饼可是有事急需出门,为了不让孩子偷吃饼就告诉孩子说,一会他就回来,然后一起吃,可是如果回来之后发现这张饼有缺角就要惩罚他,孩子答应了,可是父亲一直没回来,他特别饿,这时候他想到一个好办法,等父亲回来,天已经黑了,打开桌上的饼一看就发现孩子吃过了,于是抬手就要揍这个孩子,这个时候孩子捂着脑袋说,“父亲,父亲,你看我没有吃那张饼,不信你看饼还是圆的!”父亲听了之后就愣住了,再看那张饼的确还是圆的,仔细观察了一下大笑,觉得这个孩子实在太聪明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做到的吗?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去思考,然后联系到圆为什么在孩子明明吃过之后还是圆的,从而一步一步的想到这跟圆的面积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在以此为点展开圆的面积进行教学,这样的生活化教学课堂让数学充满了趣味性,学生们都是通着故事长大的,教师在复杂抽象的数学教学中依然以故事展开教学,借助生活拉近学生跟数学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2.2 运用生活化教学加强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理解。生活化教学模式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中,加深了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因为数学本身的“特殊性”,又恰好面临现在的特殊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如果和生活结合起来那么教学一定会事半功倍。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态转变为倡导学生要主动去参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中,并且乐于接受勤于动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例如在《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习中,对于分数的混合运算学生刚可开始理解可能有些难度,因为分数和整数是不同的,但是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混合运算和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无二,加强学生在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时的操作和归纳能力,而本课的情感目标也提及要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开放教育,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虽然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知识,但是学习的途径并不只能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教授教学,让学生走进生活去体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同样有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体验一把“商人”的角色,通过买卖商品感受自己的营业额的变化,为什么第二天赚到的钱仅仅比第一天多了1/5,而学生对这个1/5是怎么理解的,这时候教师在学生对这些信息“一筹莫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将自己的营业额和营业信息表示出来,然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抽出几个学生将自己的图展示给大家,并将自己画图的理由分享其他同学,之后教师在将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授给学生,并且在让学生将自己得到的知识马上运用到接下来的计算,让学生计算出第三天的营业额,还可以适当的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在组内进行交流信息共享,之后在派出代表让学生再次对我们最初的问题1/5具体分析,从而体会一下运算定律在分数中的应用。之后教师在继续深入让学生接着计算应用,深入学习分数,像是动物园开始接待游客,周末的游客特别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两天的游客数量也很有趣,第一天就有360个游客,而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1/6,从而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第二天的游客数量是多少应该怎么计算,通过将分数和生活中学生们周末爱去逛动物园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起来有直接的感受,看可以大大的加强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打造高效率的小学数学学习课堂。

2.3 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走进实际生活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因为过于重视学生的分数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仅在教学中模式单一,数学的体系也相对封闭,这些教学现象无一不在警示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传统的教学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并且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而且因为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会因为重视考试中的知识点而忽视教材中其他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发生让学生死记硬背、采用题海战术,可是这样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与社会脱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并不能的掌握全面的知识,数学看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在管理中强调统一导致数学课程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注重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和特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不能脱离生活空学,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观察物体》的学习时,有一课是“搭积木比赛”,通过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小游戏入手,通过搭积木可以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不同方向诸如正面、侧面以及上面的立体图形,并且可以通过给出的几个方面去判断剩下方向立体图形是什么样子的,[3]将这些信息整理完善后能够计算出需要多少个积木能组成一个我们想要的立方体。这节课可以让学生“组队”学习,在交流和合作中去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提供原动力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当然在学生们研究积木时教师要着重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为了团队的荣誉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我们不断的改善教学模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的传授知识,学生在课桌前“奋笔疾书”的记录学习,这种教学课堂早已“落伍”,现在我们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课堂才是“王道”,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数学的课堂,融进数学教材内容中调动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将与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熟练的解决,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打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4]

猜你喜欢

分数生活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分数的由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