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探究*
2020-11-25王丽仪
王丽仪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乐泉小学 广东 广州 510800)
1.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应该应用于生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正是由此而来。虽然在小学生数学中,它的知识和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小学数学却是数学学科中和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一个层次。小学生通过学习小学数学,不仅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学习到许许多多的生活尝试和知识,让学生对生活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而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完全忽视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迫”学生去记忆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激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根据《指标》的内容,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应当提高学生应用实践的意识,增加应用实践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基础,通过生活和课堂结合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2]另外,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实践更好的反思自身存在问题,不断完善和巩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并不单纯是一种意识和能力,其中还包括了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多种能力和意识的应用,在实践应用中,能够让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同时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当下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现状
2.1 教师观念传统,应用意识不高。小学数学是一门和实际应用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课本中百分之八十教授的内容,都可以应用实际生活中,例如,方向的辨别、时间的认识、长度单位的使用等等,这些知识不仅存在于小学数学课本中,而且在生活中也会常常使用到这些内容,因此,教师在教授小学数学的时候,多多结合实际应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提升核心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际联系,并不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形成了围绕课本讲知识、围绕知识讲考试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中,数学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往往采用题海战术,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掌握。小学生,本身正出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爱说、爱闹、难以管束属于该时期学生的特点。因此,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管理,通常“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方法,属于教师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辅”工具。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能够帮助教学更好的管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教授情况,对于教学方法并没有太多的使用和研究。而且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中不仅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还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出于被动地位,教师教授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3]此外,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交流,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头讲到尾,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在听讲就是在做笔记,而且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惧意,不敢提出疑问,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严肃而枯燥。此外,数学本身严谨、认真的特性,也让数学教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难以融入趣味性的内容,致使很多学生反映数学课堂过于枯燥,不愿参与数学的学习中去。
2.3 学生应用死板,无法联系实际。学习数学知识的作用,不仅是学,更多的是要用,知识的活学活用,才算是学习到了知识。而在传统应试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主要是依靠于课本,即使需要数学知识的活学活用,也依旧是应用到试卷或是例题当中,没有让数学知识变得真正“活”起来。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同样不重视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只教授书本中“死”的知识,不仅缺少对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将数学内容和生活的内在联系彻底分割开来。
教师,作为教育和知识的传播者、执行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而小学生由于年龄因素的影响,对于知识难以形成有效、全面的认识。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仅仅能够做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内容,应用到书本、作业当中,而且在小学生的认知当中,思维往往出于开发的初级阶段,思维的发散性尚待完善,所以,学生无法自身将课本知识和内容,联系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才能够增强应用能力。
2.4 评价方式片面,轻视能力培养。在传统教学思想中,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只有分数或是成绩。通过学生的成绩去判定学生优劣的方法过于片面,但是,这样是许多家长、教师评价学生常用的主要方法。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之间势必存在着各种差异性,而成绩只是其中的一种,以成绩为评价标准并不科学。由于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内容的时候,往往以学生成绩为教学目标和出发点,也更加重视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刚刚提到学生间的差异性,班级中的学生通常分为三种,简单分为上、中、下三种,细致分:综合能力突出,成绩优异、学习努力,成绩中等、各方面能力较差,成绩落后。由此可见,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各有不同,但是,在传统教学思想中,因为“成绩”的束缚,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培养,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3.针对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1 提高教师应用培养意识。小学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用非常巨大,小学生通过学习小学数学,可以解决很多在生活总遇到的问题,例如,购物时人民币的使用、时间的掌握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学理念,通过改变教学理念,增加教学中实际应用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在教学中要结合符合《数学教学标准》内容要求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如采用小组合作模式、情境教学等方法,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应用的技巧和方法。在数学课堂中,老师要及时关注课堂的教学效果,要善于通过课堂交流,了解到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关系,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调动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实践和练习,不断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3.2 发掘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知识最大的价值。知识,不应该只存在书本中、大脑中,更应该体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科目之一,小学生通过学生习数学中的知识,能够快速认识和适应现实生活,借助书中实例的分析和讲解提高小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小学生应用能力的发掘和培养,应该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4]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具备重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的意识,其次,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需要思考采用什么教授方式,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的能力,从而慢慢培养的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还要结合有效的练习,通过不同层次、梯度练习维度,针对不同的课型,制定相应的练习内容。作为学生,需要不断发掘学习趣味性,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和作息习惯。另外,课上要认真听讲和思考,课后要敢于表达心中的疑问,通过小组、老师的帮助更好的提高应用能力。
3.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讲究方法和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例如,采用构建情境法,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中,更好的感受知识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认识时间》时,构建一个王子救公主的场景,王子需要打败时针、分针、秒钟三个的时间魔法,才能够就会公主,如魔法18:30,学生读出即可破关;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且均衡各个小组的综合实力,实现自学和教学双重教学效果。情境教学法,主要应用于课前,通过故事带入、生活提问、游戏吸引等形式,将学生和课堂绑定到一起,利用不同情境内容,拉近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法,则是通过教师讲难,学生解易的模式,提高学生分析知识、联系生活的能力,让学生自主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
3.4 丰富教学评价方法形式。上文提到传统教学中,评价方法片面、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从教学开始就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由此可见,评价的重要性。科学、全面的评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悟和收获,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根据《标准》的内容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师生互评、小组互评、生生互评等多形式综合化的评价方法,确保了评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例如,教师在教授《角的度量》时,教师将角的定义、度量方法讲述完成后,通过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而学生同样也可以根据学后感,对教授的内容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补充,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师生互评,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也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小组互评,借助不同小组间的评价,能够更加清楚小组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小组合作质量;生生互评,有力于学生发现自身缺点,改善学习习惯,完善自身学习能力。
4.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应该重视的。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而数学应用能力的存在,就是协助学生更好认识世界的工具,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联系实际。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