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
2020-11-25陈婧
陈 婧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实验小学 安徽 淮南 232200)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发展,人们对于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和动手能力的一门学科,同样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小学美术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出美术教学的优势,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和空间,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理论化教学,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小学美术教学一直得不到很大的提升。
1.整合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新课改大环境的要求下,教师也应当对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进行相应的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进行详细地讲解、传授绘画的形式和技巧,在教师全局教学的影响下,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并且不能够有效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整合自身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当进行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自身在教育中的引导位置。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有效的学习和思考。教师在进行绘画技巧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绘画的内容不同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不是一概而论的技巧教学,而是受到绘画主题内容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次,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的想象力,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构思和设计。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不同事物的观察精准度,应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2.加强鉴赏教学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性格特点,其中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的美术鉴赏作品,教师可以有意识的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鉴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学生的美术观念,引导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动手意识,让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美术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加强鉴赏教学,由于这一节内容的主题是“动物”,那么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鉴赏,其中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为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
3.创设教学情境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下培养自身的动手能力,那么,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其中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使得学生在情境中能够自主的动手,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我和昆虫》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由于这一节内容的教学难点是“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画面的能力。”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搜集相关昆虫的资料,文字、图片、视频都可以,在正式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设备介绍自己所搜集的昆虫资料,激发学生自主动手绘制相关内容的欲望。
4.开展实践活动
对小学美术的教学而言,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多多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其中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教师可以加强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丰富其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在手工制作的活动中有所成长,也让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大大提高,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漂亮的小钟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实践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组协作制作小钟表,以此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得学生可以感受时钟与生活、时间与学习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结语
上文中的论述能够表明,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和升级,尊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完善的关心和帮助。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和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进而逐渐具备优良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水平。随着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渐提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进程也会逐渐流畅,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