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之策略
2020-11-25许梦翔
许梦翔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玉斗中心小学 福建 永春 362600)
小学科学是科学素养的启蒙课,引导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性质和规律进行积极地探索,而这门课程最直观最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就是师生动手实验操作。因此,实验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有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有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合理的分组实验等形式。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学生实验不仅验证课堂上所学知识,巩固和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而且还使学生获得较为熟悉的实践技能,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故此实验是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的一环。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实验是调动学生学好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同学们实验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力求满足于学生能看到实验现象的目的,从而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科学。例如要使学生相信大气压力的存在,而且来自四面八方,教师用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来证实,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没有根据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只是在黑板上画“实验”,对实验完全是“纸上谈兵”,让学生在臆想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是事倍功半,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
再如教学《秋叶》这一课,我是这样教学设计:利用课件讲解了叶的构造和形状之后,再把课前布置同学们自己采集的叶子拿出来,我播放了一段轻音乐,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在卡纸上做贴画,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制作。
2.科学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科学课实验不仅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界的各种事物的现象性质和规律。
2.1 实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使有关自然现象或者需要探索的问题,有控制地在特定的条件下再现,突出要研究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通过自己去操作实践、观察记录,从而增进了感性的认识,减少了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局限性或片面性。例如《种子发芽实验》一课,本课的内容是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一课,我用生活实际来引领孩子们学习,先通过猜测再设计实验,接着让学生去验证,最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同学们在种子发芽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明白了种子发芽和生长过程中都要有哪些条件,在实践中认识到外界条件是怎样影响植物生长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比实验,学生也特别乐于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观察和记录数据,从而减少认识上的局限性或片面性。
2.2 瞬息即逝的自然现象,可以让它多次再现,从而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得出结论,建立正确的概念。例如五年级的《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本课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当接触面发生摩擦就会产生摩擦力。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创设条件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对比实验,例如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什么有关。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对比实验以及认真观察,在学生实际的实验中得出结果,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3.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手脑并用的实验技能是学不好这门学科的,而这种能力是靠老师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有目的、有计划地一步步去培养、去诱导,如在学习《种子发芽实验》时,先让学生阅读文本的内容,知道种子发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如何进行实验的操作步骤,接着请同学们先猜测一下,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汇报设计方案,教师给予指导:哪些因素要改变,哪些因素不改变。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例如绿豆是学生比较常见也容易找到的植物种子,它发芽时间快,便于学生进行观察及时记录。然后引导学生做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那么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师生总结出有水分、空气、阳光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可能使种子发芽。从而使学生明白了种子发芽的过程,课文中的填空题也会迎刃而解了。
4.实验活动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科学课堂中的实验可以培养孩子的实验习惯、实验方法、实验能力等。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通过阅读科学文本明确了本次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然后学会如何选择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操作步骤及注意实验安全。最后认真观察和如实地做好实验记录。
例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摩擦力在生活实际中处处可见的,例如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时,请同学们先交流讨论再进行猜想,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以个别的指导,指导学生填写实验记录单,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不断提高操作能力,从实验中提升科学能力。
总之,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并自主参与,通过自身的动手动脑的实践实验,学会在探究活动中的倾听和记录以及评价等内容,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孩子们在合作探究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实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学知识”三维教学目标的系统达成,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