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11-25马国海

读与写 2020年7期

马国海

(甘肃省临夏广河中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核心素养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得到渗透,开始以全面培养社会发展的人才为方向,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创新实践。本文从思维导图出发,积极探索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有助于历史学科教学顺利开展。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记录方法,也叫心智导图,其能够通过图形表达一定的发散性思维,特别是其图文并茂的形式成功地革命了传统的思维工具,将知识成功地、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并形成知识一定关联性连接。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知识结构,通过该种形式能够帮助理清知识脉络,成功地实现知识的全面掌握。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具有明显的特征和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掌握知识的重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通过其层次分明的主题结构,成功地表达了知识重点,最重要的知识能够分布在思维导图的中心,使得学习重点一目了然。层次感强是思维导图较强的优势,层层递进的知识延伸与导图,有利于延伸知识分支并形成知识体系,最终链接知识点中的关键词和图形,助推学生回顾复习,理清历史知识脉络。

2.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1 开展思维导图应用,重视时空观念培养。时序性是高中历史阶段学习的特点,在这一点上学生的时空观念尤为重要。高中阶段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时序性,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时空观念,也是教学中必用的工具之一。思维导图发展并运用到学习中是一种创新的原动力,有助于将历史碎片化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与规划,助推学生形成系统性、条理性的历史知识。

历史时序性是一种单调的线索,如果运用到思维导图将会更加丰富知识体系,丰富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高中阶段的老师在复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时,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以时序与人物为顺序,感悟文艺复兴中人文觉醒,再进一步的展开整个内容的全面复习。思维导图能够在本质上梳理史实,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良好学习习惯。

2.2 开展思维导图应用,加强史料实证培养。史料实证有助于思维导图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在进一步的探究历史真相中,通过史料实证学会如何搜集史料,并构建更加完善的导图结构。史料实证需要大量地搜集、整理、分析、推理、探究,其更需要思维导图帮助了解历史的真相,促进学生历史逻辑思维的发展与完善。思维导图通过史料的丰富能够扩大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能够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平台分析历史现象,帮助学生向着更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

2.3 开展思维导图应用,创新历史解释培养。历史解释与历史理解是历史叙述的注脚,历史解释素养既包括历史理解也包括历史解释,是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统一。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运用思维导图就必须来创新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例如要从形式上实现创新,其一就是结合历史事件的背景、事件、原因、中外认识差异来创新,如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解释;其二是从中外研究方法与史料分析方法的差异上来进行历史解释,引导学生从外国历史解释中吸收养分。创新方面可以从思维导图的运用上进行创新,通过思维导图的结构触发灵感,实现个体个性化水平的影响。

2.4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概念,建立知识体系。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要深刻领会概念中深藏的内涵,通过概念性的知识内容,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关联,通过知识间的关联关系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推理判断和逻辑分析,最后做出归纳总结。综上所述的这一系列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大体脉络,借助图形和符号勾勒出知识形状,最终增进记忆和理解,从而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

思维导图能够通过其优势将历史书本“读薄”,形象地构建知识内在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通过形成有机联系的内在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解题实现运筹帷幄、胸有成竹。思维导图的编制要以课堂为主体,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为出发点,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总结中培养主动思考和认真探究的精神。思维导图能够促进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效率,为学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式的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有助于推动学生对历史得到深刻理解。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逐步助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未来教育行业还应积极地探究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进一步延伸与拓展才是教育行业发展的方向,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