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探究式教学的构建

2020-11-25覃新珑

读与写 2020年7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活动探究

覃新珑

(广西南宁市明秀东路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提高其动手实践能力、动脑思考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这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又可以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发展。因此,将小学数学课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1.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现状

数学学科是小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只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不少限制着实际教学效果的问题,尤其是在探究性教学方面,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

一方面,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彻底地转变自身的角色。一些教师甚至认为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才能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压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为其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机会。但是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注重思维发展的学科,教师的这些教学行为违背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数学教师所开展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比如教师所设计的数学问题比较浅显化,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深化其思维发展的目的。长期下来,学生容易感到乏味,甚至会失去探究性学习的兴趣[1]。

因此,在这样的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没能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解读探究式教学法,进而采取正确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既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又要提高学生实际的探究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正确认识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一般需要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讨论以及辩论等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主动提出问题,然后进行猜想和假设,再制定解决计划,搜集一切有用资料和证据,对猜想和假设进行解释,再对结论进行方式与评价,最后进行有效表达。这个过程突显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要真正贯彻落实探究式教学,则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善于通过探究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营造一个具有活力的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在这一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更具有安全感与愉悦感,可促使学生更真实地表现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最后,教师要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丰富数学探究式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充满趣味性、思想性、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增强自身的感官体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

3.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构建策略

3.1 基于知识运用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效率并不高。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而在探究式学习中,学生既可以巩固知识、扩大知识面,也可以有效地运用知识[2]。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效率,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图形与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为小区设计布局图”这个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使其在学习图形和方位相关知识之后,学会通过方位图来对某物体所在的位置进行描述。教师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比如指导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在这一指导方法下,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会为小区设计布局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又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效率。

3.2 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究式教学。问题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且锻炼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时,可以选择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火花,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之中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甚至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校园中有某个三角形小花坛,其底长为5m,而高达到了4m,请问如何求解这个小花坛的面积?”在这一问题情境中,学生为了有效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就要画出相应的平面图,标出相应的数据。这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可提高学生的题意理解能力,最终助益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3 结合生活资源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措施,是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的体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时,也可以引入生活资源,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3]。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元角分与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探究式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准备好标上了价码的生活物品,让每个小组拿着30元零钱来进行购物。这30元零钱包括了各种零钱,如1元、5角、1角、10元等等。学生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比如:“同学A买了2.5元的商品,他支付了5元,那么此时销售员要给他找还多少零钱?”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4 基于小组合作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新型又有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将其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技能[4]。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动手将萝卜削成大圆锥,或者用纸张制作一个大圆锥,然后讨论:“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有哪些方法可以检测自己的猜想?”在这个合作任务中,学生可以发挥小组的团体智慧力量,尝试各种方法,通过尝试性的探究实验,可知道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是相等的关系。这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是当前数学教师必须要摆在重要位置的教学课题,而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为教师改进自身的教学过程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探究式教学策略,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使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促进数学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活动探究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升途径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