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领以促进数学思考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2020-11-25黄小苑

读与写 2020年7期
关键词:苹果设置素养

黄小苑

(广东省蕉岭县新铺镇北二小学 广东 梅州 514130)

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引领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让学生理解数学新概念,掌握运用数学规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为学生日后发展与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应用有效的问题来引领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阶梯性

想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的引导,就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阶梯性,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一步步的引导,最终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维。例如在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中,涉及到了不同图形的组合面积计算,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学习,学生在这一单元对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进行了学习,有效的引导学生们对前期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学习的知识的回顾,从而引入到当前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让学生们与之前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在对组合图形的面积学习过程中也涉及到了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在一个组合的图形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来画辅助线,画完辅助线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来说出一条辅助线可以把多边形分成哪些图形呢?学生们就会发现,一条辅助线就可以将一个多边形分成了三角形和正方形,从而对组合图形面积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对数学知识形成了框架体系,形成了自身的数学联系能力,对本节数学课的知识进行掌握。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问题引领下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路,其所设置的数学问题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不能够太固化,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设问,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独立思考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式,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1]。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倍数与因数对学生而言是抽象的概念,老师就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倍数因数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思维。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先拿出5个苹果放在讲台上告诉学生们:老师现在有5个苹果,小明同学的苹果比老师多10个,小红同学比老师多20个?现在三个人各有几个苹果呢?学生经过计算之后发现,三个人分别是5个苹果,15个苹果,25个苹果,在学生们计算结果后,老师就可以引入倍数因数的学习,老师让学生将5个苹果看作是一个整体,学生们5个为一组来数,发现小明同学的苹果3个5,小红同学的苹果是5个5,这样的情况下三组苹果都存在5,那么5就作为这三组数字共同的因数,反之15和25就作为5的倍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推理思考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通过这种数学提问问题的方式,不但能够调动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通过问题引领以促进数学思考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与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意义》这一节内容教学时,学生往往对分数的意义掌握不是很清楚,这时在实际教学中,数学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提问,比如:数学老师可以为学生举例说,现在要向灾区的人们捐款,小明想拿出自己零花钱的三分之一,小刚也要拿出自己零花钱的三分之一,那么两人所捐的款项是相等的吗?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时老师可以问两个学生“你们平时的零花钱是多少?”一个回答说“12元”,一个回答说“15元”这时数学老师启示到“如果将你们两个人的零花钱分成3份,一人捐出一份,你们各捐了多少钱”,这时学生们恍然大悟,明白了这道题的本质,进而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下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通过问题引领以促进数学思考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领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思维的思考,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启发。问题设置也吸引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苹果设置素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收获苹果
有毒的苹果
拿苹果
会说话的苹果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