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童心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点滴体会重点分析
2020-11-25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小学
江苏省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枫香路小学 王 蕊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要求以及新目标,传统的说教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应该结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实行德育,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将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以后的语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学生进行枯燥的说教,部分教师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使用的教学方式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等。德育需要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地教学。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不能仅仅使用说教的形式,要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在日常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互动,并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切忌高高在上,让学生难以接触,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德育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的言行要一致,对学生的承诺要履行,不能失信于学生,并不断学习,积极进取,拓展视野,积累先进的教学经验,使得自身的专业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才能在德育工作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教师深入对教材进行挖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与宗旨,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提取适合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语文经典内容,剖析汉字文化、文学作品、古代读物、文化艺术、历史故事、民俗民风以及文化常识等多个方面的德育内容,全方位地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此外,借助诗歌、散文、小说等题材,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良精神品质融入小学生的德育之中,如《朱德的扁担》《七律·长征》等课文,包含的文化内涵深厚,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中汲取养分,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升华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凝聚了深厚的德育内容,教师要充分挖掘并巧妙利用,让学生对语文有全面的认识,并从语文知识中吸收更多的精神食粮,从文化与精神的角度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效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语文的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比较少,语文视野也比较狭小。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将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中,还应该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长知识并沉淀语文素养。首先,在德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德育环节之中,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甲天下》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并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可以组织班级郊游活动、爬山活动等,不仅要让学生养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增强集体意识,为集体利益着想,团结友善,共同进步。
其次,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手抄报、演讲比赛、分角色演绎等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相关的实践活动中提升思想素质,达到德育的目标,防止单纯说教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让德育更加自觉与主动。
四、制定适合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很多学生的特长以及优势难以展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该转变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其进行细化,融入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课堂表现、实践创新、知识应用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语文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鼓励,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进取,形成举一反三的习惯,敢于质疑,不断探索。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动态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评价环节中融入德育评价。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出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将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还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其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融入德育环节中,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的渗透。此外,教师应该为学生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