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1-25潘俊
潘俊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学校 湖北宜昌 443000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其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和考点难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考方式,尤其是新改课后要求教师在授课时革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如何平稳过渡新旧教学模式不给学生的成绩造成波动性影响,稳固教学成果成为教师队伍研讨的主要课题[1]。本文中所说的问题导学法,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已初见成效,能够较好的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更能起到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1 问题导学法相关概述
问题导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由教师抛出和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这些问题的作用有三:首先是引起學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氛围; 其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最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使用问题导学法时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1.1 注重问题与问题的衔接性
问题导学法不是一堂课只提一个问题,最优的方案是将有价值的问题环环相扣提出来,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将知识点学透,并作进一步延伸。
1.2 注重问题与教学内容的衔接
问题导学法是为了服务课堂教学,最终还要回归课堂。当问题解决后,教师需要做好课外延伸向课本的回归引导,落实到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1.3 题难度的把握
问题导学法的 “问题” 的难度对于教师而言是真正体现教学水平的部分,不能超纲也不能过于简单,同时还要立足课堂教学内容,适当时候引导学生思绪回归课本。这需要任课教师具备优秀的控场能力并充分掌握教案,方能将问题导学法与课堂实际教学完全融合,达成教学目标。
2 导学法的应用
2.1 学法在教学前的应用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开始正式讲课前围绕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一个合理性问题,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在黑板上列出 “鸡兔同笼” 的典故,引导学生发问,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或举例推论作思考,从问题过渡到书本知识,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脱离枯燥抽象的定义描述将知识具象化,深入理解定义内容,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问题理解学习数学的意义,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较于传统授课方式,问题导学法的好处在于可以迅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内容,为稳固教学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2.2 题导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即:教师为主体,多半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对于课堂讲授的内容的反馈不明确不积极,往往教师投入十分的热情最终教学成果只有三成。而问题导学法则尽可能的转换了学习中的主体: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如在讲授函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函数定义域值域概念相结合,把函数的概念应用到游戏中,在小游戏中学习抽象概念,加深印象稳固知识点,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暂时缓解课堂上的沉闷气氛,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完成师生间的互动。
2.3 学法在教学后的应用
学生想要学好知识,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还需注重课下的时间的利用。我们可以尝试将问题导学法引入课后的学生自学阶段,帮助学生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作进一步归纳与总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里没听明白、哪道题有新的解题思路、抑或从课堂中获得什么新的启发等。教师在课后留作业时,要尽可能选一些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题目,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 展交流,实现问题导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问题导学这一方法的运用也能对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一个拓展的作用,对于学生本身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助力[2]。因此,在实践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起到一个交流和拓展的效用,使得教学得到持续、有序地开展,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全面和综合。
例如,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比较经典的习题,结合相应的考点进行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完成习题时独立、自主,这样就能起到一个自主思考、强化记忆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问题解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得到更多[3-4]。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进行知识点的拓展,让学生在拓展中不断合作交流,起到一个巩固、提升的作用,使学生在问题的导向下不断升华学习成果,真正展现出问题本身的导向性和内在意义、价值,对学生的学习开展发挥助力,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成效。
3 结语
现阶段,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日后教学中,教师应更偏重对问题导学法的改进和完善,以及将问题导学法更好的融入日常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引用日常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最后,希望本文中的部分观点可以帮助读者找到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