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分析

2020-11-25万秋芳

商品与质量 2020年50期
关键词:群文古诗文小学生

万秋芳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社赓中心小学 江西上饶 335102

语文新课标指出 “应为学生构建开放又富有活力的课堂,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提升教学效率[1]”。传统让学生机械背诵古诗文的施教方式,不仅因学生的不理解、教学带有强制色彩,而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使其认为古诗文晦涩难懂,也会阻碍学生学科素养形成。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使学生感受古诗文之美,教师应优化教育理念、创新授课方式,促进学生展开对经典古诗文的诵读。

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意义

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更强调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2]。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审美鉴赏力、思维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更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收录的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文本比重有所加大。

为此,教师应立足于教材的编制特点,突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优势,让学生喜爱经典古诗文、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使他们的阅读量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打破课堂、教材的局限性,提升教学引导的有效性,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中,充分感受古诗文中的韵律之美、人文情怀。实现文化育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具有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在教学熏陶中形成美好的品格、积极的求学意识。

2 简析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策略

2.1 引导小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诵读古诗文

为提升小学生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顾名思义,群文阅读就是本着一个或多个议题,把两篇以上的文章组合起来,开展类比阅读活动。从本质上来说,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通过多元化阅读,实现 “求同巧拓展,求异谋深入” 的教学目标。

以部编三年级上的《山行》为例:笔者本着同一主题原则,引入了张继的《枫桥夜泊》,引导学生通过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开展群文类比阅读活动。大家在对比中发现,两者都是描写“秋景” 的,然而一个 “爱” 字和一个 “愁” 字,表现了诗人不同的情感。尤其是对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笔者引导学生在 “图文互动” 中开展合理化想象。最终结果显示:诗人一路坐车行走,没有被 “山路”、“白云”、“人家” 所打动,却因眼前的 “枫林晚景” 而惊喜和陶醉,不禁诗兴大发。不仅如此,诗人还通过火红的枫林景色,赋予秋景以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饱含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赞美。这一 “因秋而爱” 与张继的 “因秋而愁”,为学生留下了景同情异的深刻学习印象。

2.2 引导小学生在板块串联中诵读古诗文

教师可根据即将施教的某篇古诗文,把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相似或相近的其他内容串联起来,形成具有一定链接点的知识板块,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诵读与学习活动。这与群文阅读相比,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经典古诗文的阅读的质量、速度和厚度,但二者在 “链接点” 上却并不完全相同:“群文” 强调的链接点比较严谨细致,“板块串联” 强调的链接点则相对宽泛自由[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节日众多。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是最具影响力的节日。教师可以节日为链接点,开展传统节日古诗文板块串联诵读活动,让学生在 “串读” 中走进传统文化。譬如:从王安石的《元日》中,可知古时春节有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的习俗;从杜牧的《清明》中,可知古人清明节有 “上坟祭祖” 的习俗;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认识到自古以来中秋便有 “赏月” 习俗等。

2.3 引导小学生在激趣游戏中诵读古诗文

为提升经典古诗文诵读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迎合学生 “求新、求趣、求异、求动” 学习特点,通过相应的途径与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激趣教学活动。鉴于此,教师可把古诗文诵读与激趣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以“扑克游戏导读法”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加快他们的诵读速度,笔者组织学生编排了一整套娱乐游戏活动,其中以 “编谜诵诗” 最受学生们的欢迎。而 “赏画诵诗” 则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让他们根据诗意来自由地想象画面,并以简笔画形式画在扑克牌上。在诵读活动中,由作画者出示画面,让其他学生在欣赏基础上,说出与之对应的古诗文。再如 “诗文对句” 游戏法,就是在扑克牌上只写古诗文中的一句,谁抽到某一张扑克牌,就要把题目、作者和上或下句对出来。这种游戏活动,既可在课堂上适量进行,也可让小学生在课后自由进行。教师还可设立奖励,实现 “激趣促学” 效应。

2.4 引导小学生在内涵挖掘中诵读古诗文

在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隐藏于古诗文中的故事信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穿插讲解。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将使其感受诗中意境、诗人情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古诗文内容。

譬如:在部编三年级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诵读中,这首古诗是王维17 岁所作。他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因为他在15 岁时离开家乡,独自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漂泊、奔波。重阳节这一天,他更加思念华山之东远在蒲州的亲人。由两 “异” 叠用,可见诗人内心的孤独之感,诗中还提到 “茱萸”,这是什么?应该插哪里?这里都有一些故事和说法。笔者根据《九日茱萸插何处》,讲述了其中的趣味故事与传统习俗。如此一来,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体会古诗文中的意境、在诵读中融入情感。

3 结语

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促进他们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教师具有多元教学能力,丰富学生的经典古诗文诵读学习感受。从而,促进语文教学的提质增效,为学生的高段学习、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群文古诗文小学生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活动的整合研究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