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企业海外投资运营风险浅析
2020-11-25王德敏
王德敏
炼化工程集团 北京 100029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发展和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市场上的行业竞争和经营风险。我国工程企业需密切关注业务所在国(区域)政治、经济、金融、财税等外部环境变化形势,对海外投资运营风险进行全方位识别排查,落实风险防范措施,全面提升海外投资运营风险防控能力[1]。
1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我国工程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持续加大“走出去”步伐,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在海外生产经营业绩,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国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和产能合作的主要方式。
当前,我国工程企业所处的海外投资运营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逆全球化”趋势导致全球经贸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以及地缘政治潜在风险上升。我国工程企业在海外投资运营迎来历史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2 多层对接,深度研判,识别各类投资运营风险
一是识别业务所在国(区域)影响投资运营的外部运营环境风险。我国工程企业海外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在全球能源需求强度持续下降形势下,投资所在国(区域)经济状况和投资环境不尽如人意,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存量不断累积,国别风险上升,资本流出严重,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陷入了资本外逃和本位币贬值的恶性循环中,还有一些国家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国家政局动荡,民族和宗教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这些都加剧了国别环境风险。
因此,我国工程企业在海外投资顶层设计和战略层面,针对业务所在国(区域)的外部环境进行再研判再评估。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战略规划予以实时适度调整,明确战略实施层级的主体责任,分解战略目标任务,以此提升企业各层级应急管理和检验应急体系响应能力。结合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海外投资运营主体进行风险定性分析,进一步识别其擅长的行动或拥有的独特资源优势,为我所用,应对危机。从海外工程企业投资运营主体的使命、目标和战略进行动态评估,从而明确业务所在国(区域)外部环境可以利用的积极趋势(机遇)和必须抵御或应对的消极趋势(威胁)。
二是识别业务所在国(区域)影响投资运营的合规经营风险。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情况下,我国工程企业业务集中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风险与日俱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模式不够健全,治理观念相对落后,直接诱发对重要经济法律规章政策的变动风险,加大了海外项目投资运营的决策难度和合规经营风险。海外工程企业涉及的工程项目和业务层面点多面广,在合规风险分析识别上,研判企业是否深入研究业务所在国法律法规体系、行业制度规范及相关国际准则等;研判比较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域开展的各类不同业务类型,以识别不同的业主和总包商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以及不同的工程合同文本对应的合同签订模式;研判业务所在国(区域)法律法规框架下,在工程项目合同条款上双方责权利的界定、违约责任、索赔和反索赔条款的约定;在风险矩阵上识别、标定和确认每一个风险点。
三是识别业务所在国(区域)影响投资运营的项目运营风险。在全球能源需求下降和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跌的情况下,让主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收入的国家则被迫大幅削减开支并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措施。部分业务所在国(区域)财政税收等法规制度不健全,税收政策朝令夕改,税收政策执行起来随意性大,部分新出台的规定还溯及既往。政府部门为了增收直接提高应税税基或税率,增税计划的实施直接增加了项目所在国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直接减少预期合同效益且附带更严格的合同执行条款,对中标待签的项目和后期投标的项目成本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项目运营收益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经济衰退的预期,业务所在国基建投资资金缺口持续扩大,政府迫不得已削减财政支出,业主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来源收窄,直接导致业主推迟项目履约,也加大了项目后续市场开拓和运营风险。
另外,识别业务所在国(区域)影响投资运营的汇率风险。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地区)政府面临财政收支赤字压力,货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对美元和人民币等主要货币出现贬值,汇率风险突出。以俄罗斯为例,自从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对俄罗斯发起的新一轮经济金融制裁,使得俄罗斯经济增长收到拖累的同时,也导致卢布汇率受到较大冲击,直接导致在俄罗斯工程项目账面资产价值汇率折算风险。另外还应该看到,“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由于自身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外汇市场匮乏,对一定比例下的外汇部分资金汇出实施较严格的管制措施,主要依赖东道国货币进行结算支付,在东道国货币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如果进行换汇,后续锁定汇率的难度较大,直接造成在东道国投资项目资金回收时点上的汇兑损失。这也是我国工程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需提前应对的主要投资运营风险。
3 综合考量,进一步完善各项投资运营管理体制,落实各类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密切关注世界经济贸易和海外投资外部环境形势变化,在动态分析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前景和工程行业领域投资运营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及时分析、研判和预警业务所在国(区域)政治经济、贸易金融、投资安全等领域重大风险,完善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理、监管和调控制度,构建综合性投资风险防控体系,从战略层面强化风险管理顶层设计的指导作用。在识别各类投资运营风险的同时,针对工程企业海外投资运营情况,排查各类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情况,启动系统、全面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审查防范工作;评估重大决策、重大合同的审核与管理程序,全面规范工程企业海外投资运营管理行为[2]。
二是强化海外工程企业经营行为合规管理意识,建立健全海外合规经营的制度、体系、流程,提升海外经营合规管理水平,定期开展海外项目合规论证和尽职调查,规范日常经营管理行为。工程企业在业务所在国(区域)开展投资运营,应全面掌握关于市场准入、贸易管制、安全审查、行业监管、外汇管理、反垄断、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具体要求。在项目招投标、合同履约、劳工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严格遵守业务所在国(区域)法律法规和通用国际准则标准,确保企业守法诚信经营。做好海外驻地人员及当地员工的日常健康、环保、安全管理工作,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族宗教信仰,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展。
三是持续关注海外投资资金安全,防范项目经营风险。工程企业要及时梳理在手项目,积极与业主沟通,按照合同进度及时确认项目营业收入,推动业主按工程进度履约,压降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控制项目合同履约风险。实时动态监测汇率市场信息,分析汇率波动走势,做好汇率波动应对措施,收窄应收账款和对外负债敞口,减少汇兑损失风险。利用跨境资金集中平台或集团财务公司境外资金归集系统,压缩海外资金风险敞口,尤其是相对美元出现较大贬值和汇率大幅波动的货币,要动态合理确定项目业务所在国(区域)货币净头寸。根据项目资金收支预算,合理筹划和分配使用当地货币的收付款比例,及时归集外汇资金结余,确保项目实现预期收益。
最好,建立海外投资运营的综合性风险防控体系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反应机制,完善海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合理设置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注重搜集整理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加强项目运行监测、风险提示、应对指导和服务保障机制。做好日常风险管理,做好海外驻地员工和当地雇员的日常健康、安全、环保、培训和应急演练,同东道国政府和驻外使领馆保持联络畅通,实时监控各类风险。加强与业主沟通协调,对于国际市场调查、项目前提论证、项目投标报价、签约与履约、索赔与反索赔等多发易发高风险节点,以及涉及工程设计咨询、法律法规、财务税收等专业领域的问题,应及时借助国内外中介机构和专家团队的力量,以争取与业主谈判的主动权和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导致工程现场施工进度和工程合同结算进度确认不及预期等情况,要做好项目日报和周报记录,为后续向业主申请费用补偿及工程延期索赔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