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生活化数学教学
2020-11-25蔡碧霞
蔡碧霞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 福建 漳浦 363200)
数学源自于我们的生活,源自数千年前人们的生产实践活动,新课标不断的对小学数学提出新的要求,数学知识必须和生活环境联系起来。激发学生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欲望,让他们更好地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更加地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好的去生活。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呢?
1.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对课堂导入进行重视。要让教学实现生活化,就需要从一开始就创造出一个生活化的开端,这样将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阶段是课堂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对后面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度。在导入新课时与学生身边经常出现的实例进行联系,能够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的认知需求。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来进行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喝牛奶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上面写着‘脂肪5%,蛋白质7%’这些内容呢?你们知道其中的等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听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会去主动的回忆,并也会产生出想要知道里面的“”等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进而产生出内在的认知需求,这将有助于他们积极的去学习新课。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涵
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数学学习中来,首先就要多关注学生们的内在感受,关注他们的心理活动,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凸显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平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只要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以及更好地促进生活与教学相关联。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们去主动的进行数学实践,让他们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去挖掘数学知识,有意识的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平时所接触到的问题,将两者有效的结合,更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的发展。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对抽象的数学问题进行证明。小学生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是后期所形成的。因此,通过直观的生活例子来对数学问题进行证明,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也更容易理解。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公式、定理、原则都是学生很难理解透彻的,这些内容他们通常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而通过生活中的经验来进行解释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们理解的难度,更容易接受,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要学生们先思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但是这是学生很难用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如果这样直接教给学生圆锥的体积公式,那么学生就会很难理解其内涵,因为过于抽象。因此老师可以用了一个圆锥塑料教具装满水往一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形教具中倒水,正好倒了三次才将圆柱形的教具倒满,当看到这里,学生们马上就明白了这两者体积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且还能够很牢固的记住圆锥体积的公式。通过现有的生活经验能够使得教学的难度得到降低,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的更加简单,趣味化以及生活化,数学知识越贴近生活,学生们在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以及轻松。
3.加强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更又高于生活。这就对教师和学生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想来看待世界并且考虑一系列的问题,数学思想并不只是简单的书面知识和条条框框的计算公式,更是我们自身脑子里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们去将这些死板的知识转化成为自身内在的能力,在生活中不断的去感受找寻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再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主动的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如果和自己的家乡去菜市场买菜,就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在菜市场买鸡蛋,鸡蛋分为洋鸡蛋和土鸡蛋,前者一斤10个,一个9毛钱,后者一斤6个,一个一块八元,比前者稍微贵了一些,这时候学生们可以进行思考,如果想要买半斤,那买哪一种类的鸡蛋比较划算呢?最后通过四则运算,可以有效地得出,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土鸡蛋等于两个洋鸡蛋,所以买土鸡蛋比较划算。生活中许多的商品买卖都是通过四则运算来进行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给教师和学生们带来的便利。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多结合生活环境,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生活化。小学生们只有贴近了我们的生活,真切的在生活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存在,他们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数学能力也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