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2020-11-25朱希颖

读与写 2020年7期
关键词:成语古诗词汉字

朱希颖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三溪乡中心小学 江西 南丰 344500)

1.引言

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孕育了不少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孔融让梨”到孙康“囊萤映雪”,再到岳飞的“精忠报国”,无一不是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的优秀思想文化。但反观如今,物质优越的今天,各种思想文化和主张泛滥,优良的传统文化却难以被广泛接受到。课堂要担起重任,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1]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手执语文课本的教师更应义不容辞的担起重任,在教学中渗透优良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国文化。

2.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 运用传统文化解读字义、字音、字形。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由于汉字笔画较多、读音拗口,许多小学生会卡在在读字、记字、写字方面。而运用传统文化解释汉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让学生通过汉字学习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2]比如,在教学“休”的过程中,将“财”字分解为“贝”加“才”,这是因为古代人民曾用贝壳作为货币交易,“财”的读音取自另一结构“才”。因此,通过传统文化的讲解,当“财”字再次出现学生面前时,学生就会想到货币,再根据结构的另一半可以轻松读出字音。由此可见,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识字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拉近汉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数量和质量。

2.2 通过背诵、书写古诗词领会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有奇绝峻峭的山水画卷,亦有文人墨客的情怀与理想,还有对人生的思考与态度。古诗词就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古诗词精炼优美、朗朗上口,对记忆力较为活跃的小学学生来说,是渗透传统文化的好素材。虽然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但通过讲解背景,也能体会到古诗词中蕴含的哲理与思想。如在讲述李白《静夜思》时,先向学生们拓展古人常“以月思乡”,再结合题目中的“思”与诗中的“月”。学生们便能理解李白在诗中的传达的感情了。理解诗词后,再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会一遍遍想到“在夜中望月思乡的李白”形象,并结合极富有韵律感的诗句,以此体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3 精讲成语故事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四字成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但总体占比较小。授课时,针对课文中出现的四字成语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度讲解,是在课堂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例如,“揠苗助长”这一成语背后就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将成语背后的故事先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仔细解读其中蕴含的价值观,由故事上升到优良传统文化精神,再来引导成语,深刻认知。这一教学过程将使学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和记忆四字成语结合起来,其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我不只单单介绍课文中出现的四字成语,每次上课时,都会根据教课内容,拓展一个四字成语,帮助孩子积累语文知识,从四字成语后的寓言故事感悟优良传统文化。

2.4 体验节日习俗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形式和载体[3],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就在于其精神所在,像端午节以纪念屈原所在,清明节以纪念逝去的先人所在,中秋节以思念亲人所在……目前,这些节日已被归为国家节假日,每逢这些节日,学校都会放假回给孩子们造成一种“节日及放假”的错误观念。临近放假前,在教授课堂时,我都会在课上向学生讲述节日由来,带学生领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不过,传统节日的文化只根据概念,很难体会到其内在文化。以此在放假期间,要求学生跟着父母去体验这些节日习俗。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经验,体悟传统文化。再根据这些所感写随记,也不失为一个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方法[4]。

总之,语文作为人文学科,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小学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基础阶段,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成语古诗词汉字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