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遥感技术的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探讨

2020-11-25王淑娟

商品与质量 2020年50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用地变化

王淑娟

鄄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山东菏泽 274600

某城镇的总体面积为165.28 平方千米, 耕地总面积为6865.33 公顷,共管辖行政村45 个。此区域的交通便利且地理条件理想。基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居民居住与工矿用地面积明显增加,且耕地占用状况也愈加严峻。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技术路线分析

在研究中,选择此区域1989 年与2003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库、航片正射影像图资料作为主要参考,借助航片影像、GIS 矢量数据以及TM 影像相互融合作为主要参考,对当地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解译处理,科学提取相关的变化信息与内容。以GIS 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动态监测结果实时更新土地利用的变化状态,在完成更新后在系统内收录土地利用现状[1]。对1989 年与2003 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提取,于GIS 系统中空间叠加,进而深入分析当期两年间土地的变化规律。通过对遥感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成果,即可对当地各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点加以总结。通过对各土地类型间转变的情况分析,即可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2 数据预处理

通过利用饱和度调正与线形拉伸等多种方法的应用,针对航片正射影像图与TM 影像增强局部反差,使得TM 影像色彩的特征与航片纹理细节凸显出来。在几何校正TM 影像的基础上,与航片图像联合投影到GIS 数据投影坐标系当中,并在1989 年的数据库内提取图例利用图,预处理矢量数据。随后,转换数据格式,与矢量数据、航片有效融合。对土地变化图加以提取并转换矢栅,经转换即可与栅格数据的格式和航片精准匹配。对航片和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信息进行预处理,并融合航片以及栅格化处理的现状图像。在此基础上,所获得的影像即可被当成底图提取信息,在ARCGIS平台的辅助作用下即可对变化图斑加以提取。

3 提取土地变化信息

3.1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此研究区域的地形平坦且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水力资源也相对充足。另外,此区域在城乡结合部范围内,兼具了城市用地和农村用地特点[2]。结合《全国土地分类》具体内容,参考土地利用类别划分地域性特点对其土地利用进行分类处理,可将其分成:

一级类别:未利用土地、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二级类别:耕地、园地与其他农用地等等;三级类别:农田水利用地与水浇地等等。

3.2 变化信息的提取

可借助计算机进行类别划分,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结果进行提取。采用传统IKONB 影像无法确保航片与分辨率达标,因而为增强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在解译土地变化信息的时候,选用人机交互式的方法。与土地变化图、航片影像相互结合,并当做解译底图,进而对此区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状况加以反映。在生成影像文件以后,需要和数据库内的信息数据加以对比,通过GIS 空间分析叠加形成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图。

4 土地利用特征研究

在此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土地与独立工矿用地是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其变化特征如下:

4.1 建设用地

此区域内的耕地面积显著减少,并且向独立工矿用地以及建设用地转变。将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以及其他用地类型,其在耕地面积中的转出占比分别是55.54%、37.60%、6.86%。根据以上数据了解到,耕地面积快速减少的原因就是区域经济的建设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旦耕地面积降低,必然会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因而要提高重视度。

4.2 耕地

此区域内的建设用地始终呈现增长态势,而增长的来源则主要包括耕地与未利用地。而建设用地增加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同样与工业区和开发区兴起存在直接关联。目前阶段,当地落实了四大发展战略,即鼓励民营、商贸投资、经济开放与特色文化,以加快当地外向性经济的发展。截至到2002 年,区域内上万元的项目建设数量超过20 个,且沿路沿城建设了多个专业市场。由此证实,建设用地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存在密切关联[3]。

4.3 未利用土地

在此区域的土地利用组成中,未利用土地的面积仅次于耕地。究其原因,未利用土地的盐碱化程度十分严重,超过九成的未利用土地都是盐碱地。近年来,区域内未利用土地的占比不断降低,已经成功转入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以及城乡建设用地中。从整体上分析,未利用土地面积虽然相对减少,但较之于其他类型用地变化程度,其基数改变并不明显。为此,应注重对于未利用土地改造的重要性,合理利用盐碱地,以保证此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

4.4 独立工矿用地

在研究过程中,此区域内的独立工矿用地面积显著增长,而转入的对象主要包括未利用地、建设用地与耕地。此类用地增加的位置主要在区域周边的建成区外围与交通干线两侧。基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内的交通设施以及基础设施均逐步完善和健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小城镇的土地变化会伴随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而加快。究其原因,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城镇规模需求,特别是小城镇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展,使得区域内部的优质耕地逐渐转变成建设用地。另外,工矿用地面积也不断增多,“热点区域” 建设增加。在此基础上,耕地面积也显著降低,向独立工矿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转入。所以说,在土地利用监测领域,需针对 “热点区域” 进行大力监测,确保区域土地总体的利用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快城镇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速度。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用地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GIS⁃Logistic回归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从9到3的变化
区域规划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评估关键技术研究
这五年的变化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鸟的变化系列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