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性识字教学的策略

2020-11-25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小学刘冬梅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0年21期
关键词:音韵意蕴识字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小学 刘冬梅

汉字作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现在用以进行语言交流、表情达意的最主要工具。小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汉字的认读与书写,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出汉字之美,从汉字形体、音韵与意蕴等方面来发现美、感知美,有效地培养学生审美性识字学习的能力,进而也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那么,如何来认识审美性识字学习的意义、如何进行审美性识字教学呢?

一、审美性识字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健康而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在愉悦而具有美感的氛围中来感受语文学习,进而也能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萌生美的思想,借此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

小学生学习语文中汉字,不仅仅是要做到能读、会写,更多的是要在读写中获得感受、获得情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学习就要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多种感官的真正解放,让手、口、脑、耳都动起来。

二、小学语文课堂审美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最基础部分。因而,语文教师要抓好识字教学,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识字学习,在识字学习中培养好小学生的语文情感,而审美意识便是最重要的体现。

1.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更要在识字与写字的过程之中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结构之美。这样,学生才能把汉字书写得美观,也能更好地理解汉字。人们也常说,“字如其人”,说的就是一个人要写一手好字,好字也代表着一个人的素养。而写好字的基础就要看出汉字的形体之美,懂得汉字的间架结构来。

例如,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识字教学,学习“掰”时,教师用手把东西分开(动作演示),属于左中右结构的汉字;学习“扛”时,教师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动作演示);学习“捧”和“抱”时,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为“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这两个汉字为左右结构。在教师演示后,也让学生到黑板前来进行表演,学生由此对于学习汉字的兴趣逐渐浓厚。在田字格中书写,“掰”“捧”“抱”时,教师也都强调了书写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对如何把字写得笔画顺畅、比例协调、分布得当都进行了细致讲解,学生也能在书写中逐渐体会汉字结构产生的一种美感,从而也获得对美的鉴赏能力。

2.感受汉字的音韵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汉字不仅具有一定的形体之美,在读音上也还具有音韵之美。在古代,人们把汉字的读音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逐渐发展,就演变为今天小学语文中汉字的读音四个声调“阴阳上去”,汉字的音韵之美便以此为根本。当然,只有在具体的朗读中才能深刻地体现出来。特别是在古诗文中表现尤为突出。为此,低年级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识字教学中借助对古诗词的朗读来彰显汉字的音韵之美。

例如,在教学王维的《山居秋暝》一首古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音韵之美,教师就要让学生认真品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句式,首先字数相同,也就意味着读音的节奏相同,其次从声调上分析就可以表现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韵律结构,朗读起来便可以感受到节奏和谐、婉转动听之美。为了让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汉字的音韵之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朗读更多不同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此起彼伏。学生对于汉字的音韵之美便由此获得更强烈的感知。

3.感受汉字的意蕴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汉字是一种具有塑形、表意而兼音的文字,在造字中体现出象形、会意、形声等多种方法。为此,汉语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最强大功能的语言,其意义的丰富性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哪怕是一个汉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都能给人以一种广阔的遐想时空。因而,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体会汉字的内在意蕴,把握汉字的丰富含义。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甲天下》一篇课文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描写山水的景色中感受到桂林之水的独特之处,更要引领学生对“水”所能包涵的意蕴进行体悟。如,让学生大胆想象出“一杯清澈透明之水”“水龙头哗哗流下的水”“乡间小溪慢慢流淌的水”“瀑布倾泻而下的水”……让学生从不同情境中感受到水给人带来的不同意象,进而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学生也会由此进行更加丰富的想象,甚至是激起了表达的欲求,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也由此得到更好的提升。从中孩子们也能在汉字世界里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之美,审美情感得以形成。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汉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让学生在汉字的学习中学会理解汉字、感受汉字、欣赏汉字。通过更多的识字与写字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对汉字的审美能力,进而也能促进学生用美的心灵来看待世界。

猜你喜欢

音韵意蕴识字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识字儿歌
咏史诗的哲学意蕴(外三则)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识字谜语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