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背景下创新驱动与企业竞争力提升

2020-11-25徐云飞

大陆桥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驱动创新能力科技

文/徐云飞

一、引言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日益严峻,不确定性增加。世界经济发展受到疫情影响,短期内难以恢复。经济全球化受到阻力,多边主义受到冲击,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等干扰了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转型期,经济增速趋缓,下行压力较大。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短板。而突破重点在于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能否抓住发展机遇,应对疫情等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球科技创新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全球创新版图正在加速重构。各国都将科技创新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着力点,加紧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科技资源,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先机。创新资源呈现出全球性流动的态势,其流动速度、范围和规模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推动着技术转移和产业重组。发达国家通过持续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构筑全球技术标准以形成创新壁垒,保持其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高端位置和主导地位,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鸿沟”持续扩大。

中央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强化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在全球竞争新态势和国内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已与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密相连。特别是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与冲突日益凸显中国在关键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路径依赖短板和缺陷,也更加迫使中国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三步走”目标,即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建国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在全球竞争新态势和国内发展新环境的背景下,中国的创新驱动面临着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对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导向下,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全面创新体系,也成为当前和下一阶段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二、创新驱动的内涵与意义

熊彼特在1912年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他提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熊彼特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认为创新和发展并非从外部强加而来,而是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其中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创新驱动阶段,指的是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通过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使得人们具备充分的研究开发能力,并且具备较强吸收消化和改进引进技术的能力。区别于其他阶段,创新驱动并不是不需要要素和投资,而是强调要素和投资由创新来带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创新带来效益,在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大增加,即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大提高。其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为用技术变革创新来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实现集约型增长。

当下,我国创新驱动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洪银兴指出,创新驱动是通过创新要素的重新组合,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形成的内生性增长;任保平认为创新驱动不仅体现在要素重新组合,还包括通过创新能力提升,扩展要素组合产生新的形态和运作方式,以形成内生性增长动力,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升级。刘志彪指出创新驱动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从主要依靠技术的学习与模仿,转向主要依靠自主设计、研发和发明,以及知识的生产和创造。高波提出创新驱动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竞争增长的质量和效率。综上,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特别是自主创新,通过创新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升级。

实施创新驱动,突出科技创新,注重于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功能作用,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战略选择意义重大。实施创新驱动,有利于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大量涌现,推动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创新驱动将是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创新驱动,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巨大挑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将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在创新驱动中的角色与定位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和推动。其中,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服务提供者,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政府层面科技创新资源的价值,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文化培养等方面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引导市场科技创新实践。

(一)优化企业创新环境

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保障。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培育和壮大创新型企业。鼓励产学研开展深度合作,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四)构建培养创新文化氛围

科技创新非一时之功,需要有创新的文化土壤,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培育活动,逐步破除扼杀创新精神的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鼓励全社会尊重和支持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经济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

四、创新驱动与企业竞争力

创新驱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持久动力,也是指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必定会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改革开放的步伐和进程。企业作为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重要的创新主体,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引领创新的方向。

(一)观念创新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首要的,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创新的最大障碍。观念创新是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创新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把创新放在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一方面,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和营造创新文化,鼓励个人和组织自主创新,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人才,建立并培养企业的人才队伍,加大对于人才培养和创新的投入力度。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以技术为支撑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材料创新、设备创新等,技术创新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谁掌握了最新科技谁就占据了市场的制高点。企业的发展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中国制造,依靠人口红利和大规模生产来获取竞争优势,而是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重新整合生产要素,实现中国创造。一方面,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从产品、工艺、流程、材料等多个方面开展自主创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另一方面,重视对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三)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根据现代管理的客观规律,适应形势的变化,运用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使管理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发挥管理要素的作用,以达到企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的动态过程。它是核心竞争力体系中的一种能力,体现了企业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和长期不断获利的能力。首先,企业制度的优化是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建立起产权明晰化、企业地位法人化、治理结构规范化、出资者责任有限化、管理制度科学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必需的。其次,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激励机制,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和绩效水平。

猜你喜欢

驱动创新能力科技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