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歇一口气再续上

2020-11-25邱戊琴

小学生学习指导(爆笑校园)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东歇后语太守

邱戊琴/文

都说“笑死人不偿命”,但让人快乐的同时又不会“要了命”,岂不更好?倘若在引人大笑之前“歇一歇”,就能达到这个效果。

形式一:歇后语

歇后语一般由“引语”“歇语(书面上一般用破折号标示)”“说明语”三部分构成。“引语”描述一种情况,提起悬念,待“歇语”稍作停顿后,过渡到“说明语”的翻转,从而造成突变,达到有意思的效果。例如:“背鼓进门——一副挨打相。”“蚂蚁吹喇叭——好大的口气。”“耗子逗猫——没事找事。”你尝试着读一读,是不是有这样的效果呢?

形式二:十七字诗(俗称“三句半”,亦称“吊脚诗”)

该诗体在宋代就出现了。据宋人王灼的《碧鸡漫志》一书记载,它是由民间曲艺艺人发明的,北宋著名曲艺家张山人便擅长于此。该诗体共十七个字,前三句每句五个字,最后一句两个字。后来,还发展出了不同字数的变体。十七字诗的前三句一般是铺叙,经停顿一下,才说出具有反转性的最后一句,达到幽默的效果。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酸雨!”前三句引用杜甫的《春夜喜雨》,给人描绘了美好图景,可最后一句冒出“酸雨”二字,打破了所有美好想象,令人在发笑中不由得想到环境破坏之可恶。

可用形式还有不少,如“但是句”中的“但是”等提醒词(我把钱都给你,但是,这些钱不是人花的)、脑筋急转弯的设问(你知道贝多芬给我们学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吗?背了就会多分)等,细心的同学,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下面两个片段,一个是日记,一个是作者根据日记写的作文——

上午的数学课,老师不知道怎么忘记了。等她来到教室,已经是十多分钟后了。她没来的这段时间,同学们都玩疯了,男生在打闹,女生交头接耳,不时还爆发出大笑声。

老师一身是汗地赶到后,班长忙站起来喊“起立”,没想到因为紧张结巴了,让突然变安静的教室又爆发出大笑声。

老师让班长坐下,直接翻开书讲线段的内容。不知道为什么,她讲的是直线,画的却是曲线。有同学笑了,老师吼起来,不知谁说了声:“安静!”

回想起那天上课的情景,我觉得用几首“三句半”表达很生动。试作如下:

上午数学课,老师迟一刻。男叫和女笑,胡闹!

老师大汗到,学生不再闹。班长忙站起,结巴!

两点之间距,线段最为短。老师手一画,曲线!

同学怪笑起,老师吼声来。不知谁插嘴,安静!

以上两个片段,给我们展示了日记改作文之后的精彩。很多同学都有记日记的习惯,学到新方法后,可以试着将日记里的素材改成作文,这样就不愁写作文时没东西可写啦。

要借助以上形式实现幽默效果,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引语”等铺叙部分本身要下一定功夫,需具备一些特点,能引人注意,若有含混的多义性更佳,为后面的转折埋下伏笔。

第二,“引语”等铺叙部分和“说明语”等解释部分,要有一定的反差,能出人意料,让人猝不及防地发笑。

第三,尽量趋“俗”避“雅”,这种逗趣性的作品,太雅了较难让人一下子就体会出其中的趣味来。

【素材亮相】

作诗讽太守

明正德年间,某郡大旱,太守不做实事,却大兴祈雨。有一人作十七字诗嘲之:“太守求雨泽,万民多感德。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得知后大怒,抓之,曰:“闻你善作三句半,今令你以我的别号‘西坡’题写三句半一首,好则放你,否则大刑。”

其人脱口而出:“昔人有东坡,今人有西坡。若将二人较,差多!”

太守心中不爽,借故打了他十八大板,想给他一个教训。谁知,此人作诗成瘾,边挨打还边吟道:“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哭笑不得,怕他再说出不该说的来,直接对左右说:“来人啊,把他嘴巴封了,打入大牢,听候发落。”

【运用指导】

此人的三首十七字诗,前面三句都在描述事情,而用最后一句的两个字实现反转。第一首,“见月”说明天晴,嘲笑了求雨无效;第二首,大家都知道东坡很厉害,“差多”两字,一下子就把“西坡”比下去了;第三首,“打杀”两字,直击该官员和当时的官僚作风,可谓掷地有声。

【习作实例】

我正在背着《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好吃!”厨房里传出妈妈的声音。

忽然,我脑子里灵光一闪:“把妈妈的话和我背的前三句连起来,和上次‘六一’晚会他们表演的三句半不是如出一辙吗?”

为了试一下效果,我特地来到厨房,对妈妈说:“妈,帮我检查一下背诵作业呗。”

妈妈放下手中的菜肴,看着我说:“你背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好吃!”

妈妈愣了一下,然后捂着肚子哈哈大笑起来,半天都没有直起身子。

——陈 燕《巧合》

点评:“我”背诗背到第三句和妈妈突然的“好吃”连在一起,果然是很巧呢。同学们不必在是否真为巧合上较真,小作者能把一首三句半化入文中,就很值得点赞了。

“今天我遇到一件事情,全都与‘白’有关。”同桌一坐到位置上,就跟我说起来。

“什么白?又没下雪,难道你吃白食了?”我怼他。

“我是那样的人吗?”同桌白了我一眼,“早上,小明故意伸出脚绊小东,真是‘白骨精送饭’。可小东比较重,反而把小明绊倒了。因为早上下过雨,小明摔成‘白布进染缸’。小东忙过去扶起小明,一直说对不起。可小明心里‘白纸写黑字’,忙说没关系,然后就赶忙掉头回家换衣服去了。”

“你这都是什么故事啊,除了歇后语有点意思,简直就是‘白水煮白菜’。”

——李皓文《歇后语流行风》

点评:片段中,同桌讲的故事,一大特点是用了很多歇后语的前半部分,完整的歇后语分别是:白骨精送饭——不安好心;白布进染缸——洗不净;白纸写黑字——一清二楚。而“我”,也回了一条歇后语“白水煮白菜——淡而无味”的前半句。如果知道歇后语的后半句,对本段的理解就显得有趣多了。

【小试牛刀】

试着理解“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和“和尚打伞——无法无天”这两条歇后语,任选一条写个有趣的故事。文章可发电子邮件至:Aiyoumo@126.com。扫描此文标题右侧二维码可阅读参考例子。

猜你喜欢

小东歇后语太守
一起来说歇后语
让子弹飞
薛宣割黄绢断案
洗澡
妈妈的爱
为啥总挨骂
歇后语知多少
冒充太守,得认识儿子
香蕉皮的家
“太守”是怎样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