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2020-11-25高志华
高志华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深桥中心埔上小学,福建漳州 363500)
引言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保证朗读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尤为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注重朗读教学,引入更多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率,通过朗读教学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更要锻炼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因此,做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十分关键。但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对朗读教学的系统化认识。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也没有将朗读教学当成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教师对朗读教学系统化认识不足,在开展朗读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差错,严重影响了朗读教学质量[1]。其二,缺乏有效的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制力不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各项基本能力也处于基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朗读教学有效性,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然而,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指导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朗读教学大多停留在识字方面,教学过于形式化,难以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学生的朗读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和提升[2]。其三,教学方式单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大多只是让学生读,教学方式单一且机械,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保证朗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要将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模式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意义重大。首先,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很多学校致力于帮助学生减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成为教育行业的主要目标和最新挑战。而想要提升朗读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为学生营造丰富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学习压力也会随之降低[3]。其次,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但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进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受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高,也拥有了更多思维空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
三、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融入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对抽象性内容兴趣不高,自身认知能力也比较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进行朗读教学时,应该注意加入更多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4]。此外,语文本身具有比较高的实践性,日常生活包含很多语文朗读素材,将实际生活融入课堂朗读教学中,能够更多地融入真情实感,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
例如,在《荷花》一课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朗读全文,通过朗读回忆印象中荷花的特点、盛开季节等,然后将自己的认知与文章中对荷花的描写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不断调整情感状态,也能融入更多的真情实感。学生完成情感状态调整之后,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朗读,要求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认真倾听,注意是否出现错误,等台上的同学朗读完成后,再由班上学生进行纠错。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朗读教学有效性随之提升,也更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朗读模式,引导学生获得全新体验
在影响朗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当中,朗读模式单一属于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想要提升朗读教学质量,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学生朗读体验,不断创新朗读模式,将更多新型的朗读模式运用于朗读教学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获得全新的朗读体验[5]。一般情况下,创新朗读模式包括话剧式朗读、脱离课文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其中,话剧式朗读主要指通过话剧的形式进行朗读。在这种朗读模式中,朗读氛围良好,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感情,朗读教学有效性也会随之提升。脱离课文朗读则是在普通朗读模式下的升级,要求学生背诵朗读,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度将会更高,更有利于朗读效率提升。
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朗读当中,教师可以让班上的学生三人一组,分别扮演陶罐、铁罐和旁白,在朗读过程中,将文本以话剧的形式,划分不同的朗读任务,再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类似对话类的朗读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情感。同时,话剧式朗读方式趣味性更高,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也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更有利于提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教师引导,提高朗读技巧
在任何学科教学中,教师的引导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想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质量,教师也需要更加重视教学引导,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的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教学质量[6]。朗读教学对学生主动性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结合小学生行为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朗读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例如,在《清明》朗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中描述的情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场景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创设更加直观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情感,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对情感的把握、重音、节奏等会更加准确。
结语
综上所述,保证朗读教学质量是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朗读教学,创新朗读模式,注重教学引导,引入更多生活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