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串出故事来
2020-11-25邱戊琴
邱戊琴/文
猜谜语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围绕猜谜语这个行为,本就很容易写出一篇有趣的作文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猜谜是我国古代文人的乐事之一,与谜语有关的故事也有一箩筐,对此加以学习,能运用趣谜为我们的作文注入新内容。下面看两篇习作节选:
下午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天突然暗下来,接着电闪雷鸣,继而风雨大作……
“真倒霉,为什么非要在快放学的时候下雨?”因为中午的时候阳光明媚,我没带雨具,心里不由得怪起老天爷来。
偏偏在不一会儿后,下课铃声和雷声一起传进耳朵,我的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今天爸爸妈妈要加班,看来,我只能等到雨停后才能回家了。
同学们一个个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另一名同学。我们都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心里很郁闷。
“真是的,放学时候下雨。”我抱怨道。
“是呢,最讨厌这样的情况了。”他附和道。
“看来只能等雨停了。”
“你家里人不给你送伞吗?”“是啊,他们要加班。”
“哎,太没劲了。”
“是呢,好无聊啊!”
…………
我们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抱怨着,以打发漫长的等待时间。
最后一节课快下课时,天突然暗下来,接着电闪雷鸣,继而风雨大作……
放学了,有雨具的同学陆续走了,最后教室里只剩下我和另一名同学。他趴在窗台上发呆,看起来心情不佳。我想,不如和他猜猜谜,调节一下情绪吧。
我对他说:“我出个谜语你猜好不好?”
“好。”他高兴地转过身子,“快出题。”
“世间一朵花,能闭又能开。晴时造阴凉,雨中听鼓点。”我说。
“哈哈。鲁班造亭子,不安门和窗。要是有了它,现在早回家。”他想也没想就答。
“以谜解谜,高手啊!”我竖起大拇指,又说出一个谜面,“远看小洋楼,近看大馒头。人在底下走,水在上面流。”
“你也不错嘛。”他也朝我竖起大拇指,“害了相思病,身体瘦如柴。待到团圆日,涕泪满脸流。”
…………
我们就这样围绕雨伞互相出题,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不久后,雨停了,我们一起走出教室。
这两篇文章是就两个男生在教室看外面下着大雨的情景而写的,应该说都较准确地把握了情景的内容,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但看过之后,相信你也会觉得后者比前者写得好,这是为什么呢?在景物、心理等描写上,后者写得明显不如前者,可是在语言描写上,后者较前者高明多了,不仅没停留在抱怨上,还利用谜语营造了有趣的情境,拔高了主题。我们该如何利用谜语为文章制造幽默、增添趣味呢?
首先,要先了解谜语是什么。谜语必须包括三部分,即谜面(谜语的题目,又称谜题、题面等);谜目(谜底的范围,可起限制和提示作用);谜底(谜语的答案)。
其次,要学会猜谜和制谜。猜谜时,人们是根据谜面和谜目进行猜测的,因此,解读谜面很关键。比如猜物体的谜语,我们要读懂谜面描述的内容,前文列举的习作,后者中以谜猜谜的四个谜语,根据他们的描述,很容易就猜到答案是雨伞。又如猜字谜,我们要根据谜面的描述去拆分或重组,“你有他也有,迩地都没有”一谜,“你”“他”共有的是“人”,后一句则排除了“尔”和“也”,因此不难得出答案是“人”。猜谜有法可循,待你知识丰富到一定程度,掌握了猜谜的方法,自然也就会制谜了。
素材亮相:
诗谜解字谜
苏轼和苏辙是两兄弟,与他们的父亲苏洵一起被称为“三苏”,都很有才华。
年少的时候,兄弟俩常一起读书,休息之余,则喜欢玩文字游戏。冬日的一天,两人读了很久的书,一同起身,靠着窗户往外看。此时,外面正下着大雪,漫天皆白。
苏轼见此,心境大开,对弟弟说:“我出个字谜给你猜。”
不待苏辙点头,苏轼就说道:“雨余山色浑如睡。”
苏辙低头想了半天没有答案,待再次抬头看向窗外,这才明白过来,便回道:“我续兄长的雅趣,来一首诗吧。”
苏轼应道:“快请道来。”
苏辙略作思考,吟道:“此花自古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近看无枝又无叶,不知何处长出来。”
听罢,苏轼伸出大拇指道:“你猜中了,对你的诗,为兄佩服。”
运用指导:
两个谜语的谜底都是雪。苏轼的字谜里,取“雨”和“山”的组合,而这个“山”,是睡着了的,即横卧,便是“雪”。苏辙的诗谜,不用解释,很多同学都能猜出来。用制谜的方法去猜谜,让本来简单的事起了波澜,是不是平添了更多的趣味呢?
习作实例:
“爸,给您,别忘记了啊。”我把字条递给爸爸。
“老鼠对狗说:‘我昨天和猫约会了。’”妈妈抢过字条读出了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说,“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秘密。”爸爸对妈妈说,“这是我们父女俩的秘密。”
“对我还保密?”妈妈显出了霸气,“哼,不论是猫狗还是老鼠,统统不准带回家养。”
我和爸爸相视一笑,异口同声道:“保证不带。”
其实,妈妈哪里知道,我要爸爸带回来的,是她昨天晚上刚禁止我和爸爸再吃的薯片啊。
——陈小希《零食的战斗》
点评:文中“我”在字条上写暗语,这样一句话,文中的妈妈没有深想的话,哪里会意识到说的是薯片呢?为了吃零食,小作者和爸爸可真是费尽了心思啊。这样的家庭“战争”,真是不失趣味呢。
“你们的新老师如何?”妈妈一见到我,劈头就问。“挺好的啊。”我敷衍道。
“怎么个好法啊?就不能说具体点吗?比如长什么样?”妈妈进一步追问。
“长什么样啊?”我看着妈妈,突然笑了起来,“我也没细看,第一印象就是长得半个月。”
“半个月?你是说他只给你们代半个月的课?”妈妈着急了。
旁边一个同班同学经过,笑着说:“阿姨,艾雯是说老师长得胖。”
“胖?”妈妈愣了一下,突然回过味儿来,笑了一下马上变严肃了,“可不许随便议论老师。”
“不是您让我具体描述的吗?”我嘟囔道。
——艾雯《放学路上》
点评:小作者利用谜语来描述老师的外貌,生动有趣,读来还颇有韵味,让人忍俊不禁。
小试牛刀:
相信你也是一个猜谜高手,但你参与过制谜吗?请就下面给出的词语来制几道谜题吧。稿件可投至:Aiyoumo@126.com。扫描此文标题右侧二维码可阅读参考例子。
风
沈阳
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