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合的策略
2020-11-25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顾薇薇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心小学校 顾薇薇
“五颗星,照天空,天安门,在正中,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孩子们喜欢童谣,各种形式的童谣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童谣形式简单,内容却非常丰富,不同类型的童谣蕴含着不同的内容。传统童谣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现代童谣传递满满的正能量……无论何种形式的童谣,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来讲都是极为有利的。然而,目前童谣却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童谣在语文教学中的功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童谣应用问题分析
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其实并不是一项非常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是以往的童谣教学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和作用,如何借助简单的童谣形式,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孩子们的童谣认知和掌握情况也做出过一些了解和分析,低年级的孩子们虽然有一定的童谣基础,也会很多的儿歌、歌谣等,但是却不能够跟语文课堂联系在一起;高年级的小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语文知识的学习方面,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童谣。作为教师在童谣的应用方面,也没有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从这两方面讲,童谣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教学引导作用。
二、童谣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激发孩子对童谣的兴趣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较差,虽然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了朗诵童谣、儿歌,但是却不能主动地将童谣与语文课堂联系在一起;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童谣内容。
以部编版教材一年级《读读童谣和儿歌》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此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童谣和儿歌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激发孩子们阅读童谣以及儿歌类的书籍;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跟同伴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培养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的开始,以师生交流方式,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看的绘本,以及会读哪些儿歌与童谣。
师:小朋友们,我们平时都会哪些儿歌和童谣呢,都是谁教给你们的呢?
生:爸爸妈妈教给我们好多儿歌和童谣……
教师:非常棒,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新的童谣……借助简单的师生对话,引出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小刺猬理发。
在教学中,借助简单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小刺猬理发”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小刺猬,去理发,嚓嚓嚓,嚓嚓嚓,理完头发瞧瞧他,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让孩子们能够轻松地读出童谣内容;同时教师在播放幻灯片的过程中的简单讲解,让孩子充分地体会理发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卫生习惯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事项。
通过对童谣本身内容的学习,我们能够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童谣的趣味性,激发孩子们对童谣和儿歌的兴趣。
2.借助童谣教学魅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年级段的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因此我们可以将童谣作为课堂导入的一个有效的助力工具,借助童谣的趣味性,让孩子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
以《司马光》教学为例,小古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讲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直接引入小古文的基础知识和字词释义讲解,学生可能会觉得很困难,影响小学生古文学习兴趣的建立。我们可以从小故事《司马光砸缸》入手,通过简单的故事讲解,借助一些简短的童谣:“古有司马光,聪明又智慧,伙伴掉水缸,搬起大石头,咣当一声响,砸破大水缸,救出小伙伴,大家来鼓掌。”简短的几句话让孩子们充分了解了《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然后由此再引入小古文的教学。通过童谣引入小古文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语文学习热情,而且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
3.开展童谣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开展课外童谣活动是童谣与小学语文课堂融合的有效策略,教师要抓住童谣的趣味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将童谣活动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感受童谣的魅力。部编版教材提倡1+X 阅读,基于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与童谣和儿歌相关的书籍,从简单的童谣书籍扩展到其他书籍的阅读,在无形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对今后的写作以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快乐读书吧”,在课外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活动过程中,定期开展书吧分享活动,让孩子们将自己日常阅读的书籍进行分享,在分享与被分享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无形中增加孩子的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童谣与小学语文课堂的融合是一项长远的教学任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的行为,通过发掘童谣的教学价值,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课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