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20-11-25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中心小学丁园园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中心小学 丁园园
在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探究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但由于当前小学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小学教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将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展开探讨。
一、探究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使用到的生活技能,学生是否学好了语文知识会对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较为片面,认为学生只要能够识字,会读会写就已经学会了语文知识,但实际上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探究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根据个人需求来探究新知识与新技能。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寻找合适的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在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影响下要求教师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思维,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促使学生良好的发展。
二、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小学生首次接触正规的学校教育,学生在心理发育上仍然不成熟。很多教学活动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按照个人主观思维对教学内容展开研究,并产生疑问,学生为了明白这些问题就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中,小学生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如文中所描写的美丽桂林山水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在上课之前不要直接为学生讲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采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现桂林山水的真实景象。同时结合课文,让学生在桂林山水的图片或视频中寻找出漓江水“静”“绿”“清”的画面。教师可同时提出探讨性问题:“如果是你来描写这些画面,会使用哪些语言?”由于小学生语言知识的累积并不完善,往往会说出“真绿啊”“真清啊”“真静啊”等等口语化的描述,虽然学生的回答看似十分幼稚,但是教师却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跟随教学内容去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使得课堂教学过程从教师单纯的传输知识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研究知识的过程,加强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随后教师就可以使学生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感受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情感。
三、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工作
由于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较为薄弱,无法正确分辨事物的好坏,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相对来说较为迷茫。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必须要做好教学引导工作,让学生可以向着积极的方面去思考与实践,从而把控学生的思维走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窗前的气球》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的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颜色不同的气球,在上课前引导学生观察黑板,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黑板上多了什么?你们喜欢气球吗?为什么?”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在气球上画出笑脸、哭脸等不同的表情,从这些表情多样化的气球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使学生的主观性思维可以快速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将学习与生活有效结合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较为直接,语言形式的讲解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只存在于表面,无法对语文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可以将学习与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去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能力。例如在《独坐敬亭山》古诗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歌的意境,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公园或者野外爬山,让学生亲身感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画面,在学生欣赏景物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个人亲身经历和对古诗词的理解,画出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景象。学生将教学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展开联系,就可以站在作者的情感角度去理解教学内容,更加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在情感。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活动中,从兴趣入手挖掘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做好教学引导工作,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有效结合,采用更加丰富的创新型教学手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