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调查研究

2020-11-25林国徽北部湾大学体育教学部

灌篮 2020年25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少数民族广西

林国徽 北部湾大学 体育教学部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境内其他44个少数民族均有居住。[1]广西是我国唯一具有崇山和大海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联通东盟各国,构建国内陆海新通道的重要枢纽,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外贸口岸。广西居住的少数民族历史悠久,其根据当地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特点相融合创建了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直以来,广西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充当着对民族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主体,其发展对我国的少数民族发展及广西区内旅游经济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全方位的调查了解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现有开发情况,不仅对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还对旅游发展有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功能。

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1.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广西少数民族具有各自特色的体育项目,项目的形式多样,内容既有根据民族风情色彩创作的丰富多样,又具各年龄段的人员参与的大众化特色,同时具备娱乐消遣、艺术欣赏、强身健体等特点。各项目的运动展示方式中,注重融入各民族情感,发扬各民族精神和体现各民族的内涵。将特色民族的风格与优美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不仅让项目参与人和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将民族传统体育内在的文化精髓和民族生活中的活力展示得淋漓尽致。广西区内共有四百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常年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力量展示的壮族的特朗(打扁担)、打拐,瑶族的顶木杠,回族的摔跤,水族的扳腰;技巧及协调能力的壮族的投绣球、踩风车、背箩球、磨秋、舂榔争娃、板鞋,苗族的爬干、跳雷、鸟枪射击,京族的跳竹竿,彝族的打磨秋,侗族的骑木马(踩高脚)、舞龙头(匏颈龙)、踩芦笙、二三棋(侗棋),水族的赛马,仡佬族的打篾鸡蛋球;艺术技能展示的壮族的翡翠舞、芭芒燕、壮拳,人龙、刀舞,苗族的芦笙舞,仫佬族的步虎掌、草龙舞,仡佬族的牛筋舞;同时还有毛南族的“四同”即同填、同背、同拼、同顶广西壮族自治区体委已加予整理推广,规范“同顶”竞技名称——“顶竹杠”,并已被列为全区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以及深受各民族喜爱的传统舞龙、舞狮,适合各年龄层的踢毽球、打陀螺,青少年喜爱的赛龙舟、抢花炮等项目。据统计广西共有四百多项传统体育项目,有两项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八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

2.体育项目的常规性,农历三月初三日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瑶族的“达努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盘王节”,农历十月龙(辰)日苗族的“苗年”、农历初二至十四日“跳坡节”,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一日侗族的“侗年”、农历二月中旬“花炮节”、新历12月21日“过冬节”,立冬后的“吉日”举行仫佬族的“依饭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走坡节”,农历夏至后逢辰日举行毛南族的“分龙节”,新历12月10日回族的“古尔邦节”、农历六月初十、或八月初十、或正月十五日京族的“哈节”,十月吉日举行的彝族的“彝年”、农历四月初三“跳公节”,农历八月至十月期间水族的“端节”等节日最具代表性。这些节日因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与经济条件、生活的宗教信仰和政治文化、民族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节日期间各民族常开展各项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从1984年第一届至今已开展了十四届比赛。历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常设的竞赛项目有侗族、壮族、仫佬族的抢花炮,壮族的投绣球、三人板鞋,满族的珍珠球,彝族的陀螺、苗族的高脚竞速,毛南族的顶竹杠,各民族喜爱的射弩、毽球、龙舟、武术以及表演项目的竞技类、技巧类、综合类的比赛。

3.体育项目管理的稳定性,近年来,区内体育与旅游部门将体育旅游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惠民健身的绿色健康产业和品质生活的助推产业,满足全区各族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和旅游消费需求,结合区内实际情况,为建设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加强推动全区域旅游,广西创新打造“绿色生态运动”的民族特色体育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好依山傍水,面朝大海的区域环境点,建设出民族特色体育旅游发展新道路。[3]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与各市的产业融合,大力推进体育旅游产业所涉及的各民族全方位发展。同时制定相关的体育项目建设计划,抓住重点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动国家体育总局与自治区政府大力支撑共建的百个体育综合体、千个社区健身休闲中心、体育公园、口袋公园以及上万公里的休闲步道。[4]打造出多渠道的体育旅游产业,加强体育旅游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丰富体育旅游产品和多元产业。依托区域内的山水海等自然资源,大力推进户外体育旅游产业开发,传承各民族的文化精神,逐步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加强与周边国家开放合作,全力构建中国-东盟体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旅游促进民族体育产业与各项产业健康融合。

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及问题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开发己逐渐开发完善,并对广大群众在宣传民族精神特色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环境配套设施好,品质高等特点。广西14个地级市均开发了数量不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己形成了以“三月三”民歌节主要民族节庆的民族特色传统节日,各市跟进的少数民族资源开发格局。将壮族抢花炮、抛绣球、师公舞、侗族多耶、仫佬族舞草龙、瑶族猴鼓舞、隆林彝族打磨秋等几十个民族体育类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被国家重视及各市各部门重点培养的民族传统体育愈发光彩,正从偏乡僻壤的小众体育华丽转身成为大众体育项目。自从获批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以来,体育与旅游结合的新发展路线以及旅游示范品牌培育工作已得到很好的推广及发展。大力培育的“国字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线路8条,自2017年以来已获得国家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有十几个,国家体育旅游目的地及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多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多个,这几年所获得的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对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及推广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2.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地区开发不均衡,实施配套不对称。在全省14个市中,南宁、桂林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中从政策、基金、项目数量都是领先地位,根据广西体育旅游重点培育项目中南宁37项、桂林17项,柳州12项、北海8项、梧州8项、防城港15项、钦州16项、白色10项、河池15项、来宾7项、崇左12项、贺州15项、玉林9项、贵港10项。从此看出其他各市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数量不均衡,究其原因除了各市的基础建设问题和城市建设重视程度外,更主要的是开发资金的欠缺。在全区四百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中已开发并展示宣传的比例较低,在民族运动会中设有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但每届展示的项目只有几十项,已系统的开展的竞赛项目约十项。绝大部分项目有待增设展示,这对保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弥补当地开发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足,应引起高度重视。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应开发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非物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目前开发的项目在数量、品质上都有更大的空间。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各市开发模式相似,缺少各地区的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待深度开发。众多资源在开发中模式简单重复,大多是具有表演展示项目,简单化、模式化,很难对观众产生强烈参与的意愿及对项目更深入了解的吸引力。“三月三”区内独有的节日中各市都是开展舞龙、舞狮、踢毽球、赛龙舟、打陀螺、抢花炮等类似的活动,各景点大部分都是展示部分简单、参与性刚不是很高的民族体育项目,没让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加以深入了解,造成景区回头客数量少。

4.各旅游线路建设商业意识浓,而服务意识不强,现在许多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充当了民族传统习俗教育基地和特色旅游地双重角色,讲求民族精神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应当是首要,但许多基地只讲经济效益,门票不断走高,在学校与其签订教学基地协议时要价过高,超出了学校的开支能力,结合出行的车旅费及涉及的学生安全性问题,使与景区建设教育基地成了一种奢侈活动,学生们只能望区兴叹,不能深入了解学习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没有真正起到承载和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另外,当地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观念落后,把民族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完全归结到政府部门,对于一些已经开展的体育旅游项目,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局意识较为模糊。[5]

5.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欠佳,资源的开发大多以竞赛目的、表演展示为主,未能很好地把与项目发展情况或民族特色相关的景点系列开发起来,未能把旅游景区内的山水景色、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及民族情调精神很好的展现出来,可参与度、娱乐性项目极少、参观体验不深刻,参观者都是过路客,未能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1.提升管理水平,整合资源统筹片区规划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应把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放于首位,其次是社会效益,要在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引导下加强可持续发展,进行次重点规划,根据区域民族分部情况安排资源开发,分级组织实施。政府应均衡安排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着力打造重点景区,重点线路,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当地旅游相结合;倡导弘扬民族精神,培育民族体育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旅游行业建设思路;应与有效保护和传承民族特色体育项目相结合;与生态资源保护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建设相结合;创新新老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融合并可持续发展。

2.开发精品线路,打造龙头品牌

各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应充分挖掘其特有的内涵,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逐步改善和提高旅游线路档次,改变简单的文艺展示和简单的项目参与,使景区展示项目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现代化;注重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等多元素的组合,把相类似的各类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相互补充;实现景区的串联,同时着重与民俗风情文化的有效结合,打造龙头品牌,增强旅游线路的吸引力;加大宣传和申报力度,使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感染力。以“赛事兴旺工程”打造重大赛事品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创新办赛内容和形式,提振体旅市场消费。依托广西独特的“山、林、河、海”资源及宜人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运动产业并举办相关赛事活动大力塑造民族体育旅游嘉年华,擦亮壮美广西体育旅游新名片。持续激发“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康养”“体育+商务”等产业融合新动能。区内相关部门已将创新实施培育生态绿色体育旅游景区、努力打造壮美广西特色旅游产业,为体育旅游及区内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3.突出民族体育功能,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对民族文化教育提供良好的平台

民族教育资源开发应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及低价参观学习机会,旅游基地应革新思想,开发适合学生或群众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产品;政府应加强引导,为学生或群众参观提供优惠政策,为旅游基地提供多样的融资渠道和合适的融资政策;加快旅游线路的申请及开展,线路活动内容必须严格审查,避免类似的项目重复出现;旅游项目需要与地区环境,民族风情相结合,不能丑化胡编民族文化,项目开展不只具有娱乐性更应传承发扬民族精神。

4.加强项目开展及宣传创新力度,推进非物质文化项目的创建

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不仅对于项目主题内容的分析挖掘,更要不断创新其开展形式,制作更多具有民族体育文化并适合观众欣赏的网络剧、微电影、电影等作品,创作编辑出更具民族特色的报道文章,具有民族体育项目发展文化的小说,具有民族风情的歌曲,具体特色精美图画的刊物、图书和各类的电子出版物,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网站,开发设计具民族特色与时俱进,具有感染力、吸引力、民族传统体育的软件、网络竞技体育游戏,构建健康和谐的民族体育项目网络文化。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少数民族广西
广西贵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广西戏曲》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成语魔方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穿汉服展示传统体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