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哲第四转向的后现代思潮
——探索世界人文社科之前沿》(下)

2020-11-25王寅王天翼

外语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译学学界后现代

王寅 王天翼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400031)

本书作者正是受到后现代人文社科大潮的鼓舞才写出此书,为能使国内文科(特别是语言文学方向)学者大致认识到西方后现代哲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脉络。 若能认清这一全球人文研究大潮,站在世界学科前沿,让语哲和语言学的研究迅速进入“第四转向”,便可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 笔者在上篇简述该书的6 个主要论点,本文继续简介其他6 点。

7.“体认语言学”为第二次启蒙的成果。 王治河与樊美筠于2011 年出版《第二次启蒙》一书,直接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为继欧洲17 至18 世纪第一次启蒙运动以来的第二次启蒙,开启人类认识新时代的启智性时期,强调第二次启蒙中必有中国学者的参与。 笔者拟将“第二次启蒙”的基本观点和分析方法运用到语言学研究中,认为中国学者提出的“中国后语哲”“体认语言学”正是“第二次启蒙”的产物,算是中国学者对世界语言学的一点贡献。

8.呼唤语言学研究的后现代化。 国内亦有很多学者认识到西方哲学中的后现代思潮,并且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文学界,他们对后现代话题早已耳熟能详,由于文学作品需要翻译,因此译学也随之进入后现代理论,而遗憾的是这一成果未能很好地扩展至语言学界。 这才引出了季国清教授的论文“语言研究的后现代化迫在眉睫”,可谓振聋发聩。 该文亦已发表20 年,情况尚未得到改观。 虽有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15 年的努力,但仍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以改变现状。

9. 语言学不再是一门领先的学科。 曾几何时,语言学被尊为一门领先的学科,因为索绪尔创建的结构主义理论曾被很多学界仿效。 但昔日辉煌今已不在。 语言文学研究主要包括3 大方向:文学、译学、语言学,前两者早已进入后现代时期,而在语言学界中,仍是基于形而上学和客观主义、具有现代性的索绪尔和乔姆斯基大行其道。 学界对拉康、萨特、梅洛庞蒂等还很生疏,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10. 西方语言哲学并未式微。 作者认为,体验哲学、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为语哲之延续。 哲学主要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哲学意在通过语言分析阐释这一关系。 而上述3 学科一直行进在语哲研究的基本思路上,旨在通过语言分析发现心智中的认知机制(属于哲学),这与语哲研究的目标完全吻合,也完全符合钱冠连先生在中国后语哲中提出的“以语言入,从哲学出”的研究思路。 据此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3 个学科可视为西方语哲之延续。

11. 上3 个学科也是西哲第四转向的产物。 西方于20 世纪50 -60 年代进入后现代时期,时至今日语言学界还在传统理论的圈子里打转转。 在此状况下,雷柯夫和约翰逊于1980 年和1999 年出版专著,顺应这一国际性后现代潮流,将第四转向中的有关观点引入语言学界,建构了历史意义深远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发挥“力挽狂澜”的作用,终使语言学摆脱传统客观主义理论的束缚,将其带入到西哲第四转向的建设性后现代时期。 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认语言学”,继续倡导语言研究中的“体认观”,使得唯物论、人本观重回语言学阵地,为语言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口。

12. 一目了然的“导游图”。 如何将众多新信息尽快为我所用,这就需要有人做概括性的引介工作。作者在书中运用图表法来写作,读者可按图索骥,居高临下地掌握概貌。 有了这些图表,便可将众多信息梳理清楚,直观地看出理论发展的来龙去脉,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附有6 个“简史表”,利于读者将所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系统化处理。 这也为我们贯彻“素质教育”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培养概括性的思维能力。

我们相信,经过国人的数年努力,语言文学界一定能出现文学、译学、语言学“三子登科”的大好局面,可就“后现代论”同堂对话,携手共进。 我们为此而深感责任重大,时不我待,当奋发图强,只争朝夕。

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猜你喜欢

译学学界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朝鲜朝官方对南戏《五伦全备记》的接受考——以译学汉语教材的选定为中心
国内译学词典研究述评(1988—2018):成就与挑战
90后现代病症
一种译学理论创新:口译的译后模因论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第八届全国译学词典及译学理论高层论坛会议通知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