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1-25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段福娜
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 段福娜
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培养的一项基本功,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文章内涵,同时还能让他们进一步学习相关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自身的写作能力,以下就是我针对小学生目前朗读能力培养现状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比较朗读,品味文章内涵
比较朗读指的就是让学生在朗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到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再匹配出与之对应的一些近义词,将这些词语分别代入文章进行朗读,具体比较其中不同的韵味。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学习《七律·长征》时,就可以采取上文中提到的比较朗读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体会文章含义,我一般就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寻找文章中一些关键词的近义词,或者让学生找出他自己认为可以代替原文中关键词的一些词语,发表看法。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来“更喜岷山千里雪”这句话中可以用“最”字来代替“更”,并用“最喜岷山千里雪”这句话代入到原文中朗读了一遍,因为他认为“最”字更能体现红军在过长征之后的喜悦。我在对他的回答提出表扬后,向学生具体讲解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句诗词的背景,我讲道:这句话是对首联的回应,本诗中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五岭,渡金沙,这些从敌人的包围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而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陕北,离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这时的喜悦与前面相比,自然更胜一筹,所以一个“更”不仅表达了红军此时的喜悦,还是一个层次的递进。在我的讲解之后,再让学生用“更”字和“最”字分别代入文章,进行朗读比较,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品味文章内涵。
小学生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他们在一些文章的把握上不是很准确,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进行引导教学,通过不同的朗读教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品味文章内涵。
二、配乐朗读,理解文章情感
不同类型的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是不尽相同的,怎样让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呢?配乐朗读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配乐朗读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起学生的共情。
例如,《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其内容、所表达的情感对我们所有中国人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现在的小学生在朗读这篇文章时,很难将自己带到那种情境中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在朗读时理解文章情感,我在网上找到了当时开国大典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群众的欢呼声等这些音频作为学生在朗读这篇文章时的配乐,效果显而易见的。学生会更深切地感受到,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不只是一种夸张的比喻,而是场面真的有那么震撼;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场面的肃静,国人的激动自豪溢于言表。
如果配乐朗读使用恰当,可以让学生迅速融入文章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文章情感,从而爱上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重复地去朗读课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将纸上的文字转化为表达情感的语言。因此,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一些故事情节比较精彩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人物刻画的需求,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要求学生将自己代入到文章人物中,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时,文章后半段在对人物的刻画上采用的语言描写手法比较多,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有趣的分角色朗读,在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之前,先让学生自己通读文章,了解角色特点,感受主人公“我”和“闰土”的不同。因为文章主要刻画的人物是少年闰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闰土这个角色的把握程度,选择扮演“我”还是闰土,如果学生自我感觉对闰土这个角色的理解比较深刻,就扮演“闰土”这个角色,如果学生感觉自己还没有很深入地了解闰土这个角色,就扮演主人公“我”这个角色。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变换语调和表现神情进行朗读。
这样一来,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就会在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创造的情境中活跃起来。分角色朗读不仅能提升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学生对文章中所出现的人物也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综上所述,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要积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尽量采取灵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