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2020-11-25唐红英
唐红英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六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8)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所形成的适合自身发展和符合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包含了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生态度、价值观等很多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确定语文教育的目标,并让其贯穿语文学科教学始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提高综合素养。所谓“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方式落后,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差。教师都是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但个体差异还很大,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不尽相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导致了课堂氛围不活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造成很大不利。尤其是老师在教学中只是片面的讲解,对学生来说既枯燥无味又晦涩难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影响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1.2 教学拘泥于课本,学生综合素质差。语文课本是教师教授课程的重要依据,但教学内容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因为光靠课本上的内容是不能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单一的教授课本内容会局限学生的思维,阻碍其发展,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1.3 学生被动学习知识,主观能动性差。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自主运用,但是在遇到问题是直接就问老师,跳过自主思考的环节,过度依赖老师,缺乏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因为教师一直处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将学生放在被动地位,很多学生更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满足课堂效果才学习语文的,这样就缺少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乐趣,更不用说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了。
2.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2.1 把握课堂教学,熟悉语言的运用。小学生学习最高效的时间就是在课堂上,只有把握好课堂时间,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老师所授知识。老师更要把握好课堂时间,让课堂的40分钟都有所讲,有所学。另外,要想让课堂氛围活跃,就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为何詹天佑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他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学生通过层层剖析最终会得知詹天佑实际出了中方国第一条人字形铁路,为我国的铁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并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文字的表达含义,培养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
2.2 组织多种主题活动,进行文化传承。在授课过程中,单一的讲解反而会使课堂更加枯燥乏味,这时老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让同学们自主思考,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锻炼,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扩展思维,从而提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外著名文学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外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文学,通过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信息,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素养。
2.3 精心设计课后作业,拓展思维与品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在课上提高,课后作业的布置也会使学生得到额外收获。因此课后作业这项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师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背诵、抄写课文,学生并不理解,这种传统的课后作业模式只会让学生产生敷衍的心理。因此教师要对课后作业进行精心设计,例如:在《老人与海鸥》授课完成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像老人一样善良、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的人。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从而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3.结语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点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及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核心素养奠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所在,更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