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5刘怀柱
刘怀柱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山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引言
任何教学方式都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微课作为新式教学手段也要符合教学实践要求。微课的呈现方式是播放教学视频,它与课堂教育有机结合,能加深学生对某局部知识点的理解。随着教学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微课作为“新视窗”,为教学变革提供了思考方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独树一帜。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理想状态下微课优点多,但实际实施过程还是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微课教学的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一、小学数学微课的内涵
(一)微课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资源,其核心内容包括堂课教学视频、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素材、练习测试、课后反思等。小学阶段的微课主要有要以下特征:
(1)视频播放时间短,时长一般5~8 分钟;
(2)视频内容精简,主要突出某环节及某重要知识点;
(3)容量小,对播放视频格式有要求;
(4)情景化资源结构;
(5)反馈及时,内容富有针对性;
(6)内容具体,突出主题;
(7)趣味强,有创造性;
(8)成果简单易传播。
(二)小学数学微课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正在发生变化,小学数学微课的实施使师生间的互动变多。针对课上出现的疑难点,师生可以共同讨论,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微课十分适用于小学数学教育,其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微课的特点
1.内容少、目标强
微课内容较短,目标性较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主要用于局部解析[1]。数学教材里往往有一些知识点,小学生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单纯靠语言讲解,教学效果会不理想。而教师应用微课,将这些难点制作成精简视频,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一段一段分开解释,能使学生思路更清晰,显著提高学生理解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内容泛杂、讲解枯燥,微课优势突出,如可以分解知识点、设计教学目标精心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微课,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时间短,形象化
众所周知,小学生注意力时间有限,如果教学时间太长,他们会失去耐心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而微课播放时间不超过10 分钟,适合小学教学。微课具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如音频、图片、动画、视频等。不同于课本上纯文字及图片,微课丰富的表现方式更能吸引小学生眼球,进而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里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如“三角形定义”“图形运动规律”等,单靠文字表达,不够直观。而微课能把抽象转化为具体,表达上更加形象化,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视听结合学习效率高,因此微课形象化的优势对学生掌握知识十分有帮助[2]。
3.容量小,易共享
微课容量小,存储范围在几十兆左右,资源共享非常方便,它采用的载体包括MP4、avi、fl v 等媒体形式。由于微视频播放载体兼容性好,适用于网络传播,其共享效果十分明显。
二、小学数学微课现存问题
(一)制作微课水平参差不齐
微课发展年限短,虽有进步,但整体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本文经过研究,认为导致微课水平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覆盖面不够大。虽然各学校都有培训,但参加的教师不多,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完全没参与微课培训视频,对微课了解较少。没有设计微课的水平。其次,制作经验少。有些教师虽然参加过培训,但只了解理念,没有形成设计意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相当于“纸上谈兵”,所以设计微课时人云亦云。最后,对微课制作技术缺乏了解。一个好的微课离不开技术支持,微课制作一般要用到剪辑软件、转换格式软件等,部分教师不能熟练掌握软件技术,导致微课制作水平较低。
(二)微课制作中过多注重授课形式
笔者认为微课制作不在于形式上的精美,而在于内容上的表达。然而有部分教师应用微课时,过多注重授课形式,从而导致课堂效果欠佳。例如,在讲解“物体的体积与容积”这一课时,教师为了更好地突破该知识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制作了相关微课视频,可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微课设计内容不太适合该知识点。“物体的体积与容积”这一课最好的讲解方式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学生只有自己操作后,才能有深刻的领悟。微课制作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而设计出内容新颖、体现教学内涵的微课。任何教学手段都有优势和劣势,虽然微课优势颇多,但教师要理智对待,灵活运用[3]。
(三)微课中过多侧重制作精良的教学微视频
微课的载体是视频,视频的清晰画面是微课教学成功的第一步。除良好的制作微课技术层面外,微课教学成功最重要的是内容设计。大部分老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不深入,并没有明白其本质,即太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内涵。微课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实施过程要结合教学主旨,不是视频精美就可以过关。有的教师发送给学生的微课材料直接采用课堂实录里一部分,这种做法不太妥当,相当于“浓缩课”,也就是翻版传统课,教学质量不高,不能很好地体现微课的作用与价值。
(四)微课教学脱离实际
近年来,微课教学发展快速,许多网页上都能搜索到相关知识。作为新式特色教学方式,微课虽受大家追捧,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普及率不高,多用于微课比赛及教师专业课培训上。文献上,有部分学者认为微课不适合大规模课堂教学应用,因为它是碎片化及个性化的。不过从实际效果来看,微课是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笔者认为,可能是有些教师的微课脱离实际,没达到教学效果。总而言之,想要发挥微课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紧密结合教学主题,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制作。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实施的对策
(一)培养教师的微课设计能力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微课应用的第一步就是设计,良好的结构设计会影响微课的应用效果。为了加强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笔者认为,学校要扩大培训范围,鼓励教师参与微课培训,还可以在校内组织微课制作活动,让教师多动手操作。熟能生巧,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也会提升。教师培训回校后,可把培训知识整理归类,向学校教师分享经验。同时,学校也可以让微课制作水平高的教师辅导微课制作水平弱的教师,相当于“先富带后富”。除了微课具体内容设计的学习,教师还要注重软件的应用,熟练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使微课制作更简便、更高效[4]。
(二)注重微课的内涵
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分清本质和外在,对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因材施教,设定符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微课的评判标准从来不是看酷炫的视觉效果、精美的外在形式,而是看课程的内涵和本质。高质量的微课与内容相匹配,不脱离实际,不枯燥,简单易学,直观明了,能让接受对象切实体会、领悟到该知识点内涵。
(三)加强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小学中一节数学课时间约40 分钟,在这个有限时间段里,教师既要教学生数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课堂效率很重要。微课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能使抽象的数学组织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展示、放大知识点细节,让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透彻,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四)健全微课实施体系
微课最初的本意是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学习。而微课只有被高效实施才能体现其价值与作用,因此,如何高效实施微课成为教育改革研究的方向。针对微课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健全微课体系成为关键。为了完善微课的实施体系,学校应建立微课共享平台,让更多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微课,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尤其是微课。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很多教育思想及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课程及核心素养影响下,课堂教学不再像以前只注重成绩而忽视学生价值观培养和情感熏陶。现在的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微课理念适合现在的教育背景,其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微课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它之所以发展快速,是因为其适应当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它的存在对教学方式的改革而言是机遇。但在实际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不应忽视它的缺点,而是应从多角度考量微课的应用,让其发挥最大作用,真正做到服务于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