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教”与“玩”的有效结合策略分析

2020-11-25张收成

名师在线 2020年14期
关键词:耐力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张收成

(庄浪县思源实验学校,甘肃庄浪 744600)

引言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小学体育教学渐渐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然成为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点。教师通过将“教”与“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提高身体素质。所以,教师应积极寻找多种策略,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

一、“教”与“玩”有效结合的原则探究

小学体育教师在推动“教”和“玩”实现有效结合时,要遵从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找到推动“教”与“玩”有效结合的方向,进而更好地改善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1]。这也意味着,教师要认识到在小学体育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与“玩”都是教学手段,在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成效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的过程中融入“玩”的内容,能在维持小学体育课堂秩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开展体育活动的乐趣。当然,教师也要认识到“玩”并不是让学生没有约束地“玩”,而是带领学生有目的地“玩”,“玩”得有价值,否则,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得不偿失。

二、“教”与“玩”有效结合的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观念,推动“教”与“玩”的融通

体育教师在推动“教”与“学”相融合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观念,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融通。也就是说,教师要认识到“教学”并非教师的单向灌输活动,而是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向互动活动。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训练技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就会大幅度下降,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2]。所以,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认识到学生只有在体育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才能真正投入体育活动,真正参与体育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师讲解完与“足球”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就可以采取知识竞赛形式,带领学生回忆“足球由多少人组成”,回忆类似“人球分过”“挑球过人”等足球技巧的名称,回忆踢足球的细节要点,并尝试引导学生比拼动作要点,看谁能够做出更标准的动作。通过知识竞赛的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当然,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能会发现部分学生不喜欢学习理论知识,也不喜欢中规中矩地学习踢足球的标准姿势。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奖罚制度,比如,“如果有学生能够做出标准的姿势,我就会教他玩一些花样,了解花样足球的玩法”,为学生提供“玩”的机会,激励学生开展体育学习活动,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二)利用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尝试将“教”与“玩”紧密结合时,要认识到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玩游戏中进行体育训练,进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

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民间体育游戏引入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开展“贴人”游戏,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耐力。教师可以先选出一位学生作为逮捕者,一位学生作为逃跑者,然后安排剩下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让逮捕者追逃跑者,逃跑者逃避逮捕者。在这个过程中,逃跑者可以选择贴在其他同学前面,把自己作为逃跑者的身份转移给其他同学。当逃跑者被逮捕者追上后,逃跑者就要变成逮捕者追赶他人。通过开展这一游戏活动,教师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及耐力,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

再如,教师还可借助本校丰富的活动用具,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运动,开展体育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器材室自由地借用羽毛球拍、乒乓球和乒乓球拍、毽子、沙包等体育器材,自由安排体育活动,根据自己的喜好玩耍。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教学生一些新的玩法,如展示花式跳绳、花式足球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很好地将“教”与“玩”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

(三)合理安排环节,促进“教”与“玩”的有效结合

第一,比赛活动环节,将“教”与“玩”进行有效结合。小学生一般有着非常强的好胜心,因此,教师在推动“教”与“玩”融合的时候,可以尝试加入比赛环节,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3]。

例如,教师讲解完“双脚跳”的有关知识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体育训练。如果整堂课都让学生反复地进行双脚跳练习,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严重下降,还容易让学生受伤。这时教师可以尝试将比赛、玩的环节引入进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训练时也有休息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本班人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一小组推举出一名组长,之后指导小组选择本队所代表的动物;然后让学生按照小组长选择的动物角色模仿不同动物,轮流进行双脚跳。比如,选择兔子的小组应该将双手比成兔耳朵的形状进行双脚跳,选择青蛙的小组则需要模仿青蛙进行双脚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对跳得好、跳得速度快的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加入比赛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得到有效激发,学习成效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第二,在课堂教学环节,将“教”与“玩”进行有效结合。根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大部分学生并不排斥“学”“练”结合等比较轻松的课程,却非常反感相对枯燥的“速度课”和“耐力课”。但是提升小学生的速度和耐力,又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学习部分。所以,教师要采取必要的手段,提升学生在速度课和耐力课上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尝试通过设置跑步环节来提升学生的速度和耐力时,就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玩法。教师可以通过让低年级学生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教导他们在逃避“老狼”袭击及追赶“小羊”的过程中加快跑步速度;让高年级学生玩以“一名学生先出发30 秒钟,然后再让一名学生出发去追赶他,在800 米内被追上的学生需要额外跑800 米”为规则的游戏,来提升他们的耐力和速度。总之,教师要着重注意在耐力课及速度课上采用“教”与“玩”相结合的方式,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速度和耐力,进而减轻学生对耐力课及速度课的反感,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

第三,注意课堂分寸,掌握教学节奏。教师在尝试将“教”与“玩”进行有效结合时,也要注意把握课堂分寸,掌控教学节奏。众所周知,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其思维和行动比较活跃,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很容易被带偏,导致在某一教学环节停留时间过长,难以推动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所以,教师将精力分配在注意课堂分寸和掌控教学节奏上,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规则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能够以文明的方式竞争,正确看待游戏结果。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玩“听数抱团”的游戏时,会发现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想赢而推攘其他学生,从而导致矛盾发生。所以,教师在开展这一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在游戏开始前强调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准则,还要让学生按照规则友好地玩游戏,锻炼自己的反应能力。

当然,除了强调游戏的规则性及友好性之外,教师还要积极掌控教学进程,避免出现学生过于喜欢玩游戏而忽略进行体育训练的问题,否则会使原本有助于提升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的“玩”,变成阻碍“教”的“玩”。例如,教师可以在玩游戏之前制订一定的规则,或者规定玩的时间,一旦学生没有遵守规则或者超过规定的玩的时间,教师就应及时制止,避免出现课堂教学进程止步不前的情况,也让学生养成责任意识,积极遵循规则,在“学”和“玩”中达到平衡状态。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比较喜欢玩游戏,加上小学体育教师又有一定的责任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升学的身体素质,所以教师需要在认识当前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积极推动“教”与“学”的有效结合,进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成效,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耐力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