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以“糖果宝宝”主题活动为例

2020-11-25

名师在线 2020年14期
关键词:班本糖纸糖果

冯 倩

(浙江省杭州市东城第三幼儿园,浙江杭州 310000)

引言

课程游戏化已经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形态。它立足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对接幼儿认知和学情实际,采用游戏化形式将课程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随着课程游戏化不断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出现精准化发展趋势。班本课程的建构和实施,正是幼儿园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主动转变。它改变了幼儿园课程整齐划一的建构现状,以班级为课程建设基点,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班本化,使课程建构更贴近班级实际,致力于实现班级每一位幼儿的均衡发展。

一、自然生发课程主题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建构首先要解决课程主题提炼的问题。目前,幼儿园班本课程的主题主要由教师提供,这种主题生成方式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需求。这就需要我们优化主题生成方式,尊重幼儿认知基础和认知需求,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班本课程的主动性,释放其创造力。因此,提炼班本课程主题需要我们深入幼儿生活,从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然归纳课程主题,让课程主题提炼做到“清水出芙蓉”、源自幼儿本真生活、体现幼儿的本我需求。

“糖果宝宝”主题源自幼儿课间休息。在课间巡视时,教师发现幼儿聚在一起,不由得围了上去,发现他们正围绕各种糖果在交流,有的围绕糖果类型在交流,有的围绕糖果口味在交流,有的围绕糖果包装纸进行交流……看到幼儿对糖果表现出的浓厚兴趣,教师意识到小小糖果蕴藏着巨大的资源,班本课程主题应运而生。通过课程游戏化活动,教师不仅完成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目标,也满足了幼儿的生活需求,使班本课程与幼儿生活保持高度的黏合度。

二、自主准备活动材料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本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游戏活动,游戏活动的开展又离不开活动材料。目前,幼儿园游戏活动材料主要由教师准备,然后提供给幼儿。这种做法严重削弱了幼儿在游戏活动材料准备中的主体性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放手让幼儿参与游戏材料准备工作,使幼儿的主体性真正得到体现。

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游戏活动材料准备工作,不但收集到各种类型的糖果,如水果糖、牛奶糖、巧克力糖等,让小小糖果传递出丰富的知识。而且,在了解糖果作用的过程中,幼儿对糖果出现的场景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体会到糖果在增进家庭情谊、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等方面的作用,感受到了糖果蕴含的甜蜜寓意。最后,幼儿通过收集有关糖果知识、糖果纸制作的装饰品等,进一步开阔了视野,让糖果生发出无限的趣味,为幼儿参与游戏活动进行有效的材料准备奠定了基础。

三、建构主题活动序列

目前,班本课程游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简单化的倾向,游戏类型单调,游戏活动之间缺乏关联性,制约了班本游戏活动的实效性。因此,班本游戏活动要在主题的统摄下,注重多样性和序列化设计[1]。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活动主题,对接幼儿园课程教学目标,对主题进行细化、分解,建构主题活动序列,确保课程游戏活动的多样性和有序性,让幼儿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获得个性化体验。

“糖果宝宝”班本课程涉及生活教育、情感教育、科学知识教育、环保教育、艺术教育等,根据课程目标和主题对接,将主题活动细化为以下子主题:(1)甜蜜相伴,引导幼儿一起分享糖果,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2)距离产生美,引导幼儿了解糖果的有关知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控制好糖果食用的数量,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3)果果文化,熟悉糖果在我国古代以及当前不同场景中的应用,了解我国糖果文化;(4)糖纸乐园,引导幼儿利用糖纸进行装饰,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并在废物利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教师在序列化构建主题活动时,必须有机对接幼儿园课程教育目标和主题活动内容,使游戏紧扣课程,坚持以课程价值为引领,遵循主题活动实施的基本程序,注重各子主题之间的关联性,以形成序列化、系统性的主题活动体系,避免子主题各自为政,确保主题活动有序、有效推进。

四、演绎多彩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的有效性取决于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教育实践表明,游戏活动形式可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有效性。游戏形式越丰富,就越容易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反之,单一的游戏形式,容易对幼儿游戏行为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幼儿园班本课程实施要紧扣子主题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深刻体验,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一)糖果分享

围绕“甜蜜相伴”,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糖果分享活动,将班级幼儿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选择分享方式,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和其他幼儿分享糖果。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有的小组开起了“糖果铺”,有的小组模拟圣诞节、春节等开展糖果派送活动,有的小组将本小组糖果集中起来,然后投入水中制作成“糖果茶”,并给每个小组成员都送上一杯。这个游戏活动,为每位幼儿创造了创意释放空间,并在游戏过程中,增进了幼儿之间的情谊,让他们学会了分享。

(二)小小辩论会

围绕“距离产生美”,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小小辩论会,引导幼儿围绕糖果的食用,讨论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充分了解了糖果的相关知识,还对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科学有所了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使其认识到过度食用糖果、不良饮食习惯会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三)设计文化墙

围绕“果果文化”,教师开展了果果文化墙活动,根据幼儿收集的糖果应用相关场景图片,并将这些场景借助传统的工艺表现出来,如剪纸、泥捏等。这让糖果文化与中国传统工艺有机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了解了糖果文化,而且对中国传统工艺也有所了解,还渗透了幼儿身上肩负的中国传统工艺传承重任。

(四)手工制作

教师围绕“糖纸乐园”,引导幼儿以糖纸为素材,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幼儿或利用糖纸扎起形形色色的糖纸花,或将其作为剪纸材料、装饰物等。教师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增强了幼儿变废为宝的思想观念,同时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教育幼儿不要把糖纸乱丢给环境造成污染,让糖纸借助创意手工活动成为生活的美好点缀。

结语

总之,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价值诉求,幼儿园需要坚持班本化课程建构思想,聚焦幼儿园的每一个班级,建构起适合班情和学情的课程体系,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获得知识,还能享受到幼儿园课程带来的乐趣。

猜你喜欢

班本糖纸糖果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落叶糖纸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一张陪伴余生的糖纸
观察:糖果找不同
雨季里的糖果湖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