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培养措施
2020-11-25赵有兴
赵有兴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中坝小学,甘肃武威 7330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数学教师在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应改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其基础知识,使其在解答应用题时能够有所凭依。教师应不断努力探索、分析、总结数学知识,将生活知识带入课堂,赋予学生以更深刻的数学体验。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首先,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被要求背诵教材的知识理论、公式推导。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其次,大多数小学过分追求学校的升学率。教师在教学时经常使用的是“有
问题的战术”。这种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最后,应用问题本身与生活实际情况密切相关,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生活的重要性,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提升高年级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培养其审题能力
教师只有提高学生对应用题中的词汇、语句的理解力,才能够更为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提高学生对应用题词汇、语句的理解能力作为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技能,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协助学生理解题目的主要意思和其中蕴含的数字关联,进而实现高效答题的目标。教师需要训练学生精准读题的能力,使其通过阅读题目捕捉到应用题中的重点信息,并根据最后的提问进行数字的关联分析[1]。
接下来我们以数学应用题为例:在新学期即将开始时,某小学需要对语文教学素材实施整理,在之前能够实现一小时整理150 本的目标,现在为了节约整理时长,在经过改良后,一个小时能够多整理百分之四十,如此来讲,目前一个小时能够整理多少本?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同学们在读完这道题以后,有的同学也许会这样想,在目前一个小时能实现的整理本数为150×40%,但是如果我们认真读题的话,会发现那只是现在比以前每小时多出来的整理量,在当前提速以后实际能够做到的整理量,应该是用以前一个小时完成的份数加目前提速以后超出的份数,也就是150+150×40%=210(本),综上所述,同学们必须从真正意义上明白应用题的关键点,深刻理解其真正的意思,然后找到其中的数字关联,最后进行关系转换,完成答题。
(二)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丰富题目构成
以往的授课形式显得比较刻板,相关的授课教师在讲解应用题的过程中一般不会与生活相联系,只是机械地将应用题中涉及的数字和题的意思阐述出来,然后将数字和公式相结合,从而达到解答应用题的目的[2]。这样的解题教学过程忽视了应用题最根本的价值,没有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所以学生一般只是对公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遇到相同的问题,又会变得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现实生活场景,如此才能更好地巩固学生的联想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联想到实际的场景,进而提升学生对有关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培养解题思维,拓展解题思路
第一,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理解应用题的主要意思,掌握应用题真正的内在含义和其中数字的联系,从而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数字。第二,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将有价值的信息做上记号,也就是把题的主要意义和与答题内容有关的信息与数字进行标记,提取题中包含的数字关联,从而为解答环节做好准备。第三,教师还需要教授学生运用其他方法,找到应用题主旨中含有的数字关联,使其运用绘图等方法,把抽象的数字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易懂,并提取每句话中的重要信息,总结数字的关联,然后进行答题。
(四)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为应用题解答打好基础
在对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答题技能训练期间,教师需要重视对数学的基本要点与理论要点的教授,并将此项内容作为教学的根本,如此才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以前相比,现在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难度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其宗旨不会脱离最基本的知识点和理论点,学生只要深刻地理解并牢记数学的基本要点,就能够灵活快捷地应用数学公式与答题的思想路线完成解题。所以教师在讲解数学基本知识点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细致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另外,这还需要提升其中关键点和难点的教授程度,使学生更为深刻地掌握其中的关键知识点。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需要根据解答问题的需要,引导学生对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复习,使学生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持续性地提升高年级小学生的应用题解答技能。
(五)反复练习,训练学生解题思路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增进技能,需要运用迁移的方法,在存有学习的氛围中一定存有知识内容的迁移。相对应的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知识构架与认知程度作为基础,研究数学知识点的迁移情况,从难到易,巩固所学知识点,使固定的知识点得到升华,变为新的能力与知识点。例如,教师在教授“解方程式”这一内容时,可以自拟题目来进行解答思路的教授,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在一个大型超市中有172 名员工,其中男性是女性的3 倍,在这个超市中男性和女性员工分别是多少人?为了使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答题的技巧,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解析此类题目的数字关联:我们把女员工的数假设成1,男员工假设成3,女性员工数量为x。经过这种形式的解析,学生们了解了应用题中的数字关联,然后提出3x+x=172 的方程式,最后得出的女性职员数量是43人,男性职员的数量是172-43=129 人。学生掌握了这个题目后,再遇到相似的题目,就会快速想到解题的方法。
(六)加强错误整理与分析
在教学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针对练习题进行错误解析,寻找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完成习题后,教师需要进行合适的引导,使学生自主解析自己的答题程序,寻找问题的所在,并相应地复习所学的知识内容。
结语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问题类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师是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基础,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