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绘本的应用
2020-11-25冯平
冯 平
(福建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福建宁德 352100)
引 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结合数学绘本进行知识教学是一个新的课题。绘本具有高度浓缩的文本和富有趣味的图画,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图书。小学数学知识抽象,内容相对枯燥,小学生较难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这导致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1]。教师既要科学设计数学知识教学,又要使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这成为现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教师选取富有数学思维的绘本,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改编创作,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笔者尝试将绘本与小学数学教学结合进行课题研究,现在谈谈将绘本引入数学教学的一些有益尝试。
一、借助绘本情境,激情创趣
数学绘本在教学中的应用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数学绘本创作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基础,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教师借助数学绘本创设的情境,引入教学,可以使数学教学连贯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先讲述绘本故事,然后由故事引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中讲述的问题。这样一来,在故事情境的引导下,教学内容势必会吸引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2]。
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认识面积”时,教师可融入数学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天》进行情境教学。上课伊始,教师应用课件出示绘本内容,教师讲述:“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分享一个故事,名字叫《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村庄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村民们收到了一封信,公主殿下要来了,需要拿出村里最大最好的物品招待公主。”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快速带入角色,从而展开思考“什么东西是最大的呢?”教师继续讲述:村民拿出家里最大的物品,都说自己的物品最大,到底是谁的物品最大呢?今天我们就帮助他们比较哪个物品大,哪个物品小。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比较各种物品的大小。这种由绘本创设的故事情境,显然比单纯讲“比较大小”有趣得多,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被激发。接着,通过教师的描述,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聚焦课堂,思维快速转移到对物体的比较上。
二、巧用绘本搭桥,引发探究
众所周知,操作探究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创设探究情境的难度较大。数学绘本依据独特的连贯情节设置,以问题推动情节发展的表述形式,契合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究情境设置。
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开展教学,用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实例,学生的思维有所依托,让枯燥的数学试题变得有趣。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情节,辅以相关道具,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在讲课时,教师若仅用抽象的数学语言来讲解一些抽象的问题,势必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记忆。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绘本来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绘本中的角色。绘本中的故事新奇有趣,比较好理解。教师可以在上课时先讲故事,而故事中的问题就是授课内容。这巧妙地将严肃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理论问题带入生活。这样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教学。
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一课中,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创设的“村民们要继续给公主选桌子,选出最大的桌子”的情境,把比较大小的问题带入公主选物品的事件中,使枯燥的问题充满趣味。“选最大的物品,比大小,要比哪里?”这一问题引出了比较面积的方法,在情境中引出教学内容。
同时,对素材的不同思考与使用,可以催生不同的比较方法。学生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如“重叠法”“分割法”后,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情节提出问题:“公主殿下还需要一面镜子,又该怎么选这两面镜子?”
三、绘本反刍,丰富认知
认知心理学认为,将获得的认知与生活经验进行多样的联系,学生就能更加牢固地记住这一认知。绘本的画面及文字内容,为学生抽象的思维认知过程提供了直观理解的空间。数学绘本多以生活问题为素材,学生容易将生活问题与已有的数学经验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会遇到难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无法透彻理解问题,这时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续画绘本,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广泛利用绘本,绘本图像与相关情节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较强的记忆。教师结合二次讲授,可以完善相关难点的讲解。教师可以使用与之前课堂同样类型但不同内容的绘本来讲述同样的内容,这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二次记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复习手段。
在“认识面积”一课中,“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有可能相同”是一个知识难点。教师在二次复习中可以这样设计:公主殿下需要一张毯子,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学生会画出毯子的图形,一个是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而另一个是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学生首次接触这一问题时,难以用固有经验解决问题。在学生百思不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阅读绘本,通过绘本反刍,使学生发现村民们用同样大的手帕来比较大小。学生就会茅塞顿开,开始尝试将两个长方形分割成相同大小的小正方形。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村民手帕的大小可能是多少?”这样便二次讲解了“分割法”这一解决方法。教师用绘本细节串联全课思维,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用“分割法”求面积的知识。
结 语
综上所述,数学绘本与小学数学教学相结合,能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教师利用绘本的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将思维聚焦在数学问题上。绘本的情节发展推动着学生对问题探究的逐步深入,教师以往难以组织教学、情境创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当学生遇到思维难点时,教师可以捕捉绘本的文本关键词或画面呈现的细节,引导学生品读绘本,从而找到解题思路,启迪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