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主题单元阅读模式的开展

2020-11-25段春燕

读与写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

段春燕

(甘肃省庆阳第五中学 甘肃 庆阳 745000)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并不是很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主要是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并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采用单元主题阅读模式,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在初中语文主题单元阅读模式开展策略

1.1 整体感知,确定不同年级阅读主题。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采用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模式,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一个主题进行阅读活动,促使阅读的文本更加具有指向性与目的性,从而将七八年级教材的示范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材中,阅读主题对于学生的阅读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七八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会有一个阅读主题,教师应当对阅读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善于站在整体上进行感知,把握每一个单元的主题,之后带领学生进入到主题单元阅读中。

例如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阅读主题,第一单元是关于季节描写,第二单元则是亲情,第三单元则是学习生活,还有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第四单元则是关于散文阅读类型的学习,第五单元是说明文,第六单元是古代诗文,每个单元的主题阅读都不一样,因此结合不同教材的主题单元,确定不同年级的阅读主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1.2 以课为例,归纳主题单元阅读教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模式的采用,教师应当注重归纳主题单元阅读教法,并吸引学生深入到主题单元阅读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在具体的主题单元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单元中其中一篇文章作为重点讲解篇目,并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具体的课型有以文代文课、群文比较阅读课、读写联动课、好书推荐课(读文知人)、自读批注交流课,引导学生深入其中,便于更好地掌握基本的阅读内容,也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老王》教学过程中,这篇文章是七年级下册中第三单元“关于小人物”主题故事,教师在进行《老王》阅读教学中,采用了以文带文的方法,带上了梁晓峰的《怀念赵大爷》与巩高峰的《女搬运工》这两篇文章,进行了人物描写手法教学;在进行《社戏》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了《黄帝的现状》《警察与赞美诗》《一面》《秋天的落叶》《走一步,再走一步》多篇文本,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究文本中的心理描写方法,打下阅读基础。

1.3 内外结合,提升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技能。为了有效地提升主题单元阅读教学质量,教师们积极地参加外出学习,而且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邀请专家辅助规范教学环节,并在语文组中分年级组织了过关课、观摩课、示范课以及相互研讨,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重以课文中的阅读教学为主,并选择与之相关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促使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不再局限于语文课文资源,并充分地利用课外阅读资源,扩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例如《背影》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积极参加组织课,并在过关课以及观摩课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选择了《父亲的半瓶酒》《永不缩回双手的父亲》《父亲的自行车》等相关阅读,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2.在初中阅读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模式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2.1 正确处理好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多进行阅读与感知,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阅读技能的培养,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之后,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

2.2 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观点,同时对于学生的阅读观点进行评价,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同时注重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题单元阅读教学模式本身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整体感知,确定不同年级阅读主题,以课为例,归纳主题单元阅读教法,内外结合,提升语文教师阅读教学技能,为初中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小学阅读教学“六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