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造分析
2020-11-25吴文倩
吴文倩
(厦门技师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
1 智慧图书馆智能空间形态的产生
以新兴互联网及通信技术为支撑打造的智能图书馆空间有效地实现了虚拟赛博空间与现实原子空间之间的有效融合,二者的有效互动与有机融合构成了一种新的空间形态,即智能空间形态。 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的相关研究发现,智能空间具备以下七大基本功能:识别及感知用户功能、理解用户目的及需求功能、实现用户与各种信息源的交互功能、实现移动智能电子设备与空间基础设施之间的交互功能、提供丰富多元的信息显示功能、记录过程历史回放功能、人际互动及远程沉浸式协同工作功能。 智慧图书馆产生的智能空间具有感知、观察、推理、分析、统计、推送等基本功能,完成了现实原子空间和虚拟赛博空间的合理叠加。 智慧图书馆智能空间的建设使图书馆读者服务愈加便捷化、自主化、个性化和智能化。
2 智慧图书馆空间特征分析
2.1 互联互通
智慧图书馆空间具有互联互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智慧图书馆是24 小时服务模式,并且能够通过多种不同渠道及时与读者沟通互动,能够随时满足不同读者的差异性阅读需求。 第二个方面是智慧图书馆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通过将阅读资源有效地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向读者提供阅读资源,保证了图书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第三个方面是实时更新。智慧图书馆图书资源大都采用电子阅读资源的形式,数据库资源一旦更新其镜像库也会随之更新。
2.2 智能化
智慧图书馆采用RFID 无线射频技术用于图书馆图书资源管理。 例如,对于一些珍贵的图书资源和年代久远的历史典籍,图书纸张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而损毁。 如果图书馆采用RFID 技术用于检测图书保存的外部环境,就可以准确地获知外界环境变化,从而为图书保存营造一个安全、适宜的环境。
2.3 智慧化
智能图书馆空间智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图书资源智慧化。 图书馆通过在图书资源里加装智能芯片,使读者能够借助RFID 技术及时、准确地搜寻到所需资源,实现了图书检索的智慧化。 二是智慧化互动。 借助于图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个人数字图书馆、图书馆网站和公众号等服务平台,读者可以线上借还图书、预约占座、及时了解图书馆相关活动。 此外,图书馆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还能够根据读者的往期交互记录及时推送最新的馆藏资源,使读者服务更加自主化和个性化。
3 新技术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空间再造三大趋势
3.1 实体空间逐步被压缩
实体空间环境逐步被压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信息存储技术及检索技术对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信息存储及检索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传统图书馆越来越多的纸质图书资源将会不断被复制为数字化资源。 当前,图书馆馆藏资源已经由原来的纸质图书资源为主转变为纸质图书资源和数字化资源并存的格局,在一些技术超前的国家和地区甚至还提出了智慧图书馆的无纸化发展理念。 二是藏书空间压缩方式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图书馆运用RFID 无线射频技术能够根据图书的利用率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等级,解决了数字图书资源大量存储中的检索与查找问题,使数字图书资源的存储、管理与利用更加高效、便捷。
3.2 新功能空间逐步扩大
3.2.1 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也被称为IC共享空间,最早起源于20 世纪90 年代。 信息共享空间是以图书馆智能空间为主要场所,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信息共享空间的空间设计要比传统图书馆实体空间的划分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休闲空间、学习空间、交流空间、咨询空间、体验空间等;资源体系由数字资源、纸质资源、数据库等多种信息资源整合而成,力求为读者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 目前,信息共享空间已经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3.2.2 学习共享空间。 学习共享空间又被称为LC空间,是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念影响下形成的,也是对信息共享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智能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为高校的专业教学提供专业化和多元化阅读服务,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二是建设一个硬件设施齐备,能够满足个人学习和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共享空间环境。 三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学习辅导和课程咨询服务。 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LC 空间有加拿大皇后大学学习共享空间和中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 加拿大皇后大学LC 空间分为学习策划中心、学习指导中心、IT 服务室、残障服务中心、研讨室等区域,空间的立体化设计较好,功能及设施十分齐备,能够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中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分为培训区域、研讨区域、多媒体技术区域、读者咨询区域、自习区域、阅览区域、休闲区域等,并且还支持讲座、信息综合素养培训等活动。
3.2.3 创客空间。 智能图书馆创客空间最早是2013 年在西雅图举办的美国图书馆协会上被提出。近年来,我国也高度重视提高工业生产理论及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提倡全民创新创业,掀起了我国“双创”活动的高潮。 智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构建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平台,用于分享有关科学、技术、数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创新观点,并提供相互合作、动手实践的机会。 创客空间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素:一是为读者的创新创造提供所需的研讨物理空间和技术支持,二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和信息资源,三是为用户的“双创”活动营造和谐、包容、共享的氛围,四是为每一位用户创新观点的生根发芽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
4 智慧图书馆空间再造策略分析
4.1 革新理念,科学定位
笔者认为,新时期推动智慧图书馆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根植于两点,即革新理念、科学定位。 从革新理念的角度来看,要确立新的智能图书馆空间再造目标,图书馆员和读者主观理念上的变革是先导因素,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价值层面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读者现实需求为导向”的阅读服务理念。 图书馆员要始终把提升读者的阅读质量和阅读体验作为自己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要明确图书馆读者服务能力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读者的实际阅读体验。 二是在技术层面可以大胆借鉴并运用“互联网+”发展创新模式,要善于运用高度发达、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系统,依托新兴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VR 虚拟现实技术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 从科学定位的角度来看,图书馆首先要加强空间融合度,将重点放在行业、学科和跨界领域之间的融合,促进资源和技术的网络整合,拓宽服务途径,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智慧化空间;其次要在图书馆原有现实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虚拟阅读空间,为新时期图书馆空间再造引入新的元素,注入新的内涵。
4.2 立足本位,深化改革,再造空间,兴利除弊
新兴互联网应用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智慧图书馆空间再造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空间再造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互联网技术在丰富图书阅读资源、拓宽图书资源传播途径、压缩图书保存空间、提升图书利用率的同时,还带来了浅阅读、系统漏洞、信息安全等现实危机。 因此,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融合程度越深,图书馆越要明晰其价值定位,在立足于图书馆本位价值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提升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质量。
4.3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驱动是发展引擎,对于图书馆空间再造也是如此。 图书馆要贯彻落实互联网战略,聚焦图书资源、管理技术、体制、图书馆员四大基本要素,以及创新资源空间、创新技术空间、创新人才空间三大基本目标,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
第75 届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提出,要在新技术背景下开发拓展图书馆第三空间,力求在新技术的协助下,通过对图书馆实体空间进行合理设计与改造,将图书馆从书的空间变为人的空间。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向导,是对新时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