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是为了不教
——小学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20-11-25

名师在线 2020年26期
关键词:笔记书籍教师应

钱 冉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江苏苏州 215000)

引 言

阅读是小学生增长见识、开拓知识面、积累阅读经验和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1]。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阅读能力,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影响较大。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追求快速阅读文章或书籍,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语文学习上,更不会挖掘文章内涵,也没有真正掌握阅读技巧,不会举一反三,难以达到将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目的,这与阅读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提升其阅读能力[2]。

一、转变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种创新思想的体现[3]。

(一)满足学生自主阅读的需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4]。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真正享有自主阅读与探究的权利,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阅读课堂充满活力。

在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笔者没有做任何烦琐的分析,而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多遍朗读,用做批注的方法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交流自学成果时,有学生透过叠词这个典型的语言特色,读出了时间的易逝和一去不复返;有学生透过一连串问句,读出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对生命的思索以及彷徨;有学生透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读出了作者是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整堂课中,学生读得投入、学得自主,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如在阅读教学中穿插课堂游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加深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5]。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文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的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为了扮演好自己心目中喜欢的角色,学生一头扎进书本中,声情并茂地练习人物的语言,关注人物的动作要领,揣摩人物的心理状态。几轮表演下来,学生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更好地理解了书中人物的特点,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二、讲究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这些话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重大作用。自主阅读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而成的一种近乎自动化的心理活动过程,必须强化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6]。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持久的阅读中有所收获。我们可以试着采用下列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一)制定阅读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目标是教师选择阅读内容、学生确定阅读方法、评价学生阅读成果的重要依据[7]。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前,要注重文本在单元中落实的教学目标及语文素养。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进行阅读,会有良好的方向感,具备源源不断的动力。

笔者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紧扣单元训练目标要求,关注对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方法,使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学生对这篇课文所反映的内容是陌生的,因此教师应在学习课文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对人物和时代背景进行一番了解。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革命事迹有哪些?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有了课前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两句描写人物神态的话,从中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在危急时刻父亲还“不慌不忙”,从中你看出什么?)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透过“惯有”“严峻”这两个词又让你明白了什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学生能够体会父亲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二)做好阅读笔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时可能会遇到值得记录的内容,但时间一长便会遗忘,要以有限的记忆阅读无限的书籍,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学生做好阅读笔记[8]。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随时写、经常写摘录笔记的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一件快乐的事。

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极撰写读书笔记,是七都小学语文教学的特色。我校中高年级学生人手一本《书香童年》,每次的读书笔记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记录所看文章(书籍)的名称及作者;摘抄文章(书籍)中的优美词句;写下阅读文章(书籍)后的感受体会。同时,各班语文任课教师做好学生撰写阅读笔记的辅导工作,规定学生每个学期做好16篇阅读笔记。到了期末,学校组织开展评优活动,每班评出15%的“阅读之星”,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做阅读笔记的积极性。

(三)跟踪监督记录

阅读初期,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养成,监督是确保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笔者通过家校合作监督、自己抽查监督的方法,督促学生坚持每天阅读,并对自主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

笔者会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半小时,由家长监督,阅读完成后由家长在每天的作业上签名。另外,笔者每天会不定时地抽取几位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内容及感受,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收获。

三、创设活动,分享自主阅读的成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使其学会分享自主阅读的成果。教师开展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和信息,鼓励学生主动到图书馆阅读书籍,真正实现自主阅读、快乐阅读。

(2)举行阅读交流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其学会分享阅读经验和阅读感受。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归纳和总结,简化困难的知识,找到有趣的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效率。这些纷繁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才华,也使自主阅读向纵深方向发展。

(3)开展手工报告设计活动。开展制作阅读手抄报、阅读卡、书签等一系列活动,誊写在阅读过程中摘抄的好词好句,由学生自主设计,为手抄报添加吸引人的色彩。妙趣横生的图案设计激活了学生的创造力,使其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4)开展阅读比赛,分享读后感。教师应开展阅读比赛,让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分享,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文章情感,并分享给其他人,引领学生主动阅读。

结 语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自主性阅读当作学习、生活的一种常态时,教师就可以在“不教”中,静听花开的声音,细嗅花开的芬芳。

猜你喜欢

笔记书籍教师应
鲁迅与“书籍代购”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我的自然笔记(一)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