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视唱练耳教学的多元化综合模式研究
2020-11-25彭传山
彭传山
(安庆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安庆246013)
视唱练耳是高等音乐艺术人才培养必修的一门综合基础课程,它对音乐艺术人才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科院校开设的视唱练耳课程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新时期,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出现一些弊端,这些弊端的出现迫切要求对当前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从认知理论、行为理论、建构理论等多个角度出发,对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只有构建多元化的综合模式才能保证达到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为优秀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传统本科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过分重视“技术”,却忽视“艺术”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材《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学应建立在充分感知与体验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正常的审美观和鉴赏力[2]”,“注重以音乐感知力培养为先导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的全面协调发展”。然而,当前本科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们都重视学生“技术”上的培养,例如,音高、音程、旋律、复调等,每次都是单一的练习其中一种“技术”,却没有将这些“技术”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乐曲本身的美感进行研究,从而导致学生的“技术”突飞猛进,而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没有得到提高。
(二)“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缺陷明显
《乐理与视唱练耳》中的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视唱练耳教学应采用小班型授课,“以学生的音乐学习接受能力、入学时的程度、唱名习惯等为分组依据,每个授课组以15 人左右,不宜超过20 人为宜”。然而,近些年,音乐艺术院校不断扩招,招生人数增长,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学校就会安排不同专业主项的学生一起上视唱练耳课,这些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管理,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学内容单调
大多数本科院校开设视唱练耳课程都采用的是法国视唱教程,也有一些院校采用了国内自编的一些纳入中国传统音乐曲目的教材,如《基本乐科教程》《乐理与视唱练耳》。然而,无论是法国的视唱教程,还是国内自编的视唱教程,基本上都沿用欧洲古典音乐理论的视唱教学框架。在世界音乐繁荣发展、交织融合的今天,依然沿用欧洲古典音乐理论的教学框架,其教学内容就会显得有些单调,也没有把视唱练耳和乐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兴趣索然。
(四)教学环节死板
课程指导纲要要求教师任课应“采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同步教学的方式”“使音乐认知过程创造性跳跃”,这就要求教学环节灵活设置,然而,当前本科音乐教师在担任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时,都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进行视唱训练,再进行乐曲的弹奏,学生来识别与记录教师弹奏的乐曲,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别与记录结果。教师弹奏的乐曲大都也是由易入难,先是简单的音符,再是音程、和弦等。整个过程看起来似乎严谨、公整,然而,细化的、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一点点磨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效果也就会变得差强人意。
(五)教学方法落后
多数本科院校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都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为“黑板+钢琴”的教学形式,一架钢琴用于弹奏“音符”,一块黑板用于书写“音符”。且多用单模态教学方法,即同一时间,只需调动一种感官。学生要么“支着”耳朵听,要么“瞪着”眼睛看,或者是“张着”嘴巴唱,三个感观被分离,整个视唱练耳教学被分割成几个部分,影响了教学效果。这与课程指导纲要中要求的“坚持音乐体验基础上的‘精讲多练’”是相违背的。
(六)课程考核方法不科学
大多数本科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考核都是采用练耳集体笔记,视唱单独抽谱面试的方法。练耳集体笔试的考核内容有音程听辨、和弦听写、节奏旋律识别与听写等,视唱的考试内容则分为“精唱”与“即唱”。从考核内容上来看,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的视唱能力,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重点进行考试内容的练习,忽视自己综合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终身音乐素质的培养。
二、本科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必然要求
本科视唱练耳课程作为音乐艺术生的必修课程,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被纳入到音乐艺术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当中,然而,当时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教学水平有限,教学资料也是十分的匮乏,对于视唱练耳这样的课程只能运用最简单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在一段时间内,运用最简单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快速地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大力推动了音乐人才培养的步伐。然而,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办学经费相对充足,教学资料也比较丰富,再采用“最简单”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就会限制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与时代发展的步伐格格不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运用更为灵活、丰富、有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社会需要的合格艺术人才。
(二)音乐艺术生的综合能力需要培养
音乐艺术生需要的是把控音乐的综合能力,而视唱练耳不仅关系到学生对音乐各个元素的把握,更是关系到学生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以及音乐表现力,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音乐艺术生技术上的提高,却忽视其综合能力的提高,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音乐产业发展形势,令人眼花缭乱的音乐市场,音乐艺术生的综合能力无法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无法胜任未来的工作,艺术生命十分短暂。对于视唱练耳这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学校必须要加以重视,充分认识到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对音乐艺术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音乐人才全面地成长起来。
(三)音乐艺术生的音乐潜能需要挖掘
视唱练耳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在长久的学习与训练中,要具备音乐基本能力,更要提高综合能力。学生在进行视唱练耳时,音乐素质会快速进步,再加上学生自身的刻苦努力,他们的音乐潜能才能够被激发出来。传统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环节固定,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厌烦情绪,不仅不认真地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还对自身音乐潜能的挖掘产生阻碍作用。创新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积极的思索,不断地挖掘自身的音乐潜能,才能突破自我,成就自我。
(四)音乐艺术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需要加强
学生通过视唱练耳课的学习与训练,将具备基本的音乐艺术实践能力,音乐艺术实践能力的好与坏和学生在视唱练耳课上的学习与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社会,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的音乐艺术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音乐实践能力,才能令人信服,才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无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本科视唱练耳教学的多元化综合模式构建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现阶段,我国的本科音乐艺术生培养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体系,[3]视唱练耳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音乐知识的“复制者”,却不是音乐的“创造者”,这种结果是与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为了改变这一结果,就必须采取一种更开放的、更科学的、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出音乐人才的潜能,才能避免其陷入纯技术训练的教学误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切实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地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考虑,因材施教,灵活多变,构建多元化的综合模式,让音乐专业学生原有的音乐能力都有所提高,达到视唱练耳课的教学目标,更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取向应多元化
视唱练耳课要构建多元化综合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取向应实现多元化。可采用三维教学目标,分别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细致要求。不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为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与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培养、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不但要具备高超的音乐技能,更要具备优秀的音乐艺术品格。随着世界音乐的交流与沟通日益频繁,视唱练耳课程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要让学生了解与热爱民族音乐,让学生有正确的音乐价值观,发扬个性,积极创新,而这些新内涵的赋予也就要求教学目标的取向更要实现多元化,让学生构建起音乐思维,让学生深入到音乐文化语言的灵魂,体验音乐文化语言给其身心带来的愉悦与充实,让学生的艺术生命持续生长。
(三)教学方法使用宜多样化
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构建多元化综合教学模式,就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借鉴与学习国外一些科学成熟的视唱练耳教学方法,例如,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采用以民族传统音乐为基础的节奏时值读法来进行节奏训练;德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采用的是原本性音乐教学方法,既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感知音乐、体验音乐;瑞士音乐教育家创造了“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将音乐感受与音乐表演联系到一起。在学习与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开发出适合本科院校实情的新型教学方法,尤其是要注重教学方法趣味性、新颖性方面的创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寓教于乐,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四)教学辅助工具宜丰富有效
计算机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多媒体音乐制作技术与课件制作技术也是日新月异,可以用于视唱练耳训练的软件也是层出不穷,例如,Auralia、Listen、Ear Master School 等软件各有侧重,适合多种类型、多种层次音乐艺术学生进行视唱练耳学习。除了音乐软件之外,音乐电子产品也是比比皆是,例如“节奏通”“音乐伴侣”等,这些电子产品不仅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除此之外,一些资金实力较强的本科院校还建设了视唱练耳听学训练室,为学生学习与训练营造一个数字化音乐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未来的时间里,教学辅助工具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类型会越来越丰富,将极大满足广大音乐艺术学生学习与训练的需要,本科院校担任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灵活、更有效。
(五)教学方式应灵活多变
随着网络化课程教学的兴起和广泛运用,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特别是疫情期间,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使得各网络教学平台得到广泛普及。如超星学习通,[4]雨课堂、慕课堂、爱课程、e 会学等都有丰富的教学功能。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丰富网络教学课程资源。平台可以记录网络课程教学备课、授课、布置作业、作业批改等教学过程;教师还可以建设试题库、作业库、试卷库,积极开展在线测试;学生也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作业、进行问题讨论,同时,充分利用QQ 群、微信群等即时通讯软件,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六)教学实践应创新广泛
视唱练耳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更应该走出课堂,走向各种实践活动中,这些教学实践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更是检验学生音乐能力、锻炼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途径[5]。中国音乐学院首先开创了视唱教学音乐会、视唱比赛等实践活动,让视唱练耳教学真正地走出了课堂,走进了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这也给很多本科院校以更多的启示。我院近年也举办了几场视唱音乐会,学生们从实践活动中学习到课本、教师那里所不能传授的经验、知识,真正地做到了“回归音乐、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表达音乐”。教学实践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注重实践活动的创新,要吸引学生们主动地参与,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可以通过举办活动,提升学生的视唱能力,实现最初的设计目标。教学实践活动也要达到广泛全面,尽量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使所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七)教学层次宜清晰科学
鉴于当前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数量较多,专业较多样,并且基础差别较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6],本科院校在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时,应分层次进行,不同专业主项的学生不应合在一起上视唱练耳课,上课应以小班型授课。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也是存在差别的,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即使是给十几位学生上课,也要注重不同学生的基础、特点与特长。教学层次的划分应清晰科学,任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要花费精力,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频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充满的无限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