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2020-11-25余施旋
余施旋
(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华山小学 江西 黎川 344600)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观察学生的学情,立足教材,以生为本,创设多样的教学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将闲散的兴趣集中到教材和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善学语文,在语文课堂上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氛围,轻松愉快的获取语文知识,真正将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提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开展兴趣化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学和语文素养。
1.巧妙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语文阶段教学的重点环节。作为课堂教学来说,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目光集中到课堂之上。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研读教材,立足教材。观察学生的学情,将学生的兴趣点集中到课堂的导入情境创设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开始语,而是用丰富多彩,夺人眼球的情景导入方式,为课堂增添活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真正提升课堂质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形成期待感。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预习部编版《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要求学生:《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用朴素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黄山怪石的奇妙与神奇之处,文中描写了四种不同的石头,画面生动,引人入胜。在朗读的同时仿佛能让人够置身于神奇的黄山当中。请大家在课后先认真朗读课文,想象黄山奇石的神奇之处,把你理解的“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两块奇石通过简笔画的形式画下来。在课前,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时,要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与肯定,引导学生边读边欣赏自己的图画,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减缓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坡度。
2.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活动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索知识,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填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开展兴趣化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竞赛活动、小组研讨、诗歌背诵会、辩论会、知识小竞赛等等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的语文知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开展活动的过程就是玩耍的过程,寓教于乐,更能让学生接受课堂知识,理解教材内容。
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熟练朗读课文,在理解文章大意后用自己的话把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复述给父母听。学生通过在课前的预习以及讲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够加深对这篇课文的认识。经过学生的思考、整理以及大脑内的再加工、语言的提炼,就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地讲述故事内容,同时赋予自己的情感。学生在理解文章后再来讲故事,能够让故事更加动人,充满感情。这样,学生就能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础。
3.改变旧观念,创设新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对于语文教学就是死记硬背,对于传统文化就是生搬硬套。观念陈旧,方法落伍,很难让学生的兴趣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唉声叹气,丧失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将陈旧的教学观念进行改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的主动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公,从而帮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理解教学知识,通过开展多样的教学方法,也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2]。
例如,《葡萄沟》这篇课文描绘的是在新疆吐鲁番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葡萄沟。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帮助学生进入到课文中的情境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文章中的词佳句进行摘抄,体会作者描写文章的方法与特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要求进行批画,学生通过边读边用手和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结
在小学语文兴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兴趣点的掌握,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转变自身的角色,做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同时,教师也要不断的增强自身教学能力,研读教材,立足知识点,帮助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乐于学习语文,让语文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